文殊寺集
即今河南光山县西南三十二里文殊乡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3:咸丰五年(1855)五月,清军攻克光山县城,“初九日,追至文殊寺”。
即今河南光山县西南三十二里文殊乡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3:咸丰五年(1855)五月,清军攻克光山县城,“初九日,追至文殊寺”。
在今福建永安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龙岩州》:大陶岭“在宁洋县(治所在今漳平县北双洋)北七十余里,接永安县界。其水流归福州,上有大石洞,曰甘乳岩,可容千余人”。
一作姚沟镇。即今山东昌乐县西尧沟镇。明嘉靖《昌乐县志》:尧沟店集“在县西二十里”。
唐开元前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越西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在今四川泸州市东北三里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16泸州:“《志》云:州东三里归子山,相传(尹)伯奇溺处。”
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南。清黄叔璥《台湾使槎录》: “其小港可通小舟者,南路有蛲港”。乾隆间范咸 《重修台湾府志》 卷1: 蛲港 “在 (凤山) 县治北十五里。”
北宋崇宁五年(1106)升澶州置,治所在濮阳县(今河南濮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濮阳市及濮阳、南乐、清丰等县地。金改为澶州。北宋崇宁五年(1106年)升澶州置,治濮阳县(今河南濮阳市)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
在今广东海丰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海丰县:大蹊岭在“县西六十里。景泰以前,驿路经此,甃石为道”。
1943年1月由托索湖、长石头山一带析置,治所在长石头(在今青海玛多县东)。1946年2月裁撤。1940年由托索湖、长石头山一带析置,治长石头(在今青海玛多县东)。1946年裁撤。
即今台湾省高雄市北楠梓区。清康熙间高拱乾 《台湾府志》 卷2: 凤山县有 “楠仔坑铺”。
在今江西南丰县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3建昌府: 金障山 “在南丰县西南一百里。根盘百余里,高十余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 建昌府一》: 金嶂山“南去广昌县四十里,跨两县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