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山
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五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武德县有扶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琼山县:扶山“山之东有五岭,一曰从衡,二曰思峒,三曰光螺,四曰居禄,五曰居林,递相拥护,故名扶山。道书以为第二十四福地。昔有陶公者隐此,因亦名陶公山”。
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五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武德县有扶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琼山县:扶山“山之东有五岭,一曰从衡,二曰思峒,三曰光螺,四曰居禄,五曰居林,递相拥护,故名扶山。道书以为第二十四福地。昔有陶公者隐此,因亦名陶公山”。
在今安徽南陵县西北,为漳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南陵县:西港水“源出工山朗陵之南,合诸水北流,经县西,谓之西港,分流自西南水门入城,绕县前过东市为中港,籍山之水合焉。其出西北水门与西港合者,又北为后
亦作浒浦镇。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北七十里浒浦镇。宋宝祐《重修琴川志》卷1:浒浦镇“在县东七十里,临江。绍兴间于此置镇”。《元史·世祖纪五》:至元十二年(1277)十一月,伯颜分军三路趋临安,“董文炳率舟师
即今广东信宜县东白鸡岭。清光绪《高州府志》卷4:白鸡岭“在县东北一百里。明季有白鸡鸣岭上,故名。山冠张如龙、陈明泮、文思贤、谢上升、刘庚龙等聚瑶党于落龙十里山筑围劫掠,国朝康熙二十二年,陈龙启被害,其
即今山东单县西南郭村镇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单县西南有郭村集镇。
唐置,属羁縻西原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。北宋废。
①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南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4归州:灵泉寺“在州西三里。面西临水,状如瀑布。张无尽于院著《华严合论》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宜昌府》:灵泉寺“《州志》,寺前一井,深丈余,居山腰,其井水消
唐贞观八年 (634) 析泸川县置,属泸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纳溪县东南。《旧唐书· 地理志》 泾南县: “在泾水之南。” 因名。后废入泸川县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置,治今四川省泸州市南。属泸州。
明正统后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(库页岛) 南部波罗河流域。后废。
①古 “九州” 之一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荆及衡阳惟荆州。” 《尔雅·释地》: “汉南曰荆州。” 《周礼·职方》: “正南曰荆州。” “荆” 指荆山 (今湖北南漳县西); “衡” 指衡山,《汉书·地理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马盘县置,属江油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。乾元初属龙州。南宋端平三年 (1236) 废。元初复置,至元二十二年 (1285) 废入龙州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改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