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扬之水

扬之水

即今安徽新安江支流扬之河(练河)。源出安徽绩溪县北巃丛山,西南流至歙县城西为练江。《寰宇记》卷104歙县:扬之水“北从绩溪县东(应为西)南流六十里,至临溪馆入歙县界,至郡城西与四水合流,东南流入新安江,即今睦州界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:歙县有扬之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绩溪县:扬之水“在县西。源出巃嵸山下,谓之扬溪。西南流十里,经扬溪铺。又南经县治西南之三里桥,又西南流十七里,地名临溪,与徽岭、大鄣诸山水合流,而入歙县界,为新安江之上源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越王山

   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一》: 越王山 “在山阴县西南一百二十里。昔越王尝栖兵于此。今其上有走马冈、伏兵路、洗马池、支更楼故址”。②即今福建福州市北屏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00福州闽县:

  • 和博克萨哩

    即霍博克赛里。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。《清高宗实录》: 乾隆三十六年 (1771) 八月,“察哈尔都统常青等奏: 土尔扈特投诚,其安插额林哈毕尔噶、和博克萨哩者,自商都达布逊诺尔等处,拨马三万、羊

  • 安化关

    明置,属松潘卫。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四十五里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景泰三年(1452),镇守松潘刑部左侍郎罗绮等奏:雪儿卜寨等“累年纠合于安化关劫掠”。

  • 伊犁将军

    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)置,治所在惠远城(今新疆霍城县南三十里,伊犁河北)。《清一统志·新疆统部》:总统伊犁等处将军“统辖天山南北各新疆地方驻防官兵调遣事务”。辖境相当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流域和

  • 阎村遗址

    在今河南汝州市东南二十五里阎村东,黄涧河西岸台地上。南北长250米,东西宽100米。文化层厚1—3米。为仰韶文化村落遗址。出土遗物有陶缸、尖底器、罐、红陶钵、三足盆、釜形鼎、陶碗及打制石斧、石铲、骨针

  • 陈墅河

    在今江苏武进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陈墅河在“府东二十五里。南枕运河,北接三山港”。

  • 八百桥镇

    又作八柏桥镇。即今江苏六合县东北三十里八百镇。明嘉靖《六合县志》卷1:“八百桥市在治东北三十里。”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六合县:“八百桥在东北三十里,跨滁河支流为市。”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北部、八百

  • 大竹县

    唐久视元年(700)置,属蓬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渠县北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38大竹县:“以邑界多产大竹为名。”至德二年(757)改属渠州。宝历元年(825)废。五代后唐同光三年(925)复置。北宋景祐三

  • 顺河集

    在今江苏宿迁市东七里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二》: 顺河集 “在宿迁县东中河东岸,南接仰化集,北达司吾镇,为往来孔道。本朝于此设有行殿,乾隆二十七年、四十五年、四十九年,有 《御制顺河集行馆叠韵》 诗、《

  • 东流镇

    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北东流村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6:东流市“市有桥曰东流,以水流自东,因名之。在上元县宣义乡,去城四十里”。(1)镇名。在安徽省东至县西部、尧渡河汇入长江处。面积105.6平方千米。人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