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置十二营寨, 明洪武十九年(1386)改置十二营长官司,属安顺州。治所在今贵州普定县东十六里十二营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废。元为十二营寨,明洪武十九年(1386年)置长官司,在今贵州省普定县东
在今安徽旌德县西。《清一统志 ·宁国府一》: 抱麟溪 “在旌德县西。源出黄华岭,东流与陶环溪、丰溪合,是为三溪; 又至石壁西入于徽山”。
后金崇德七年(1642)置,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。驻地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南哈布其勒西南。1914年属察哈尔特别区,1928年属察哈尔省。1947年迁驻温都尔庙(今苏尼特右旗东南朱日和镇),划归内蒙古
在今陕西蓝田县南二十里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卷16: “峣关盖因此山得名,亦谓之峣岭。”
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,太行山余脉大房山支脉。最高峰摘星坨,海拔880米。明《帝京景物略》卷8:上方山,“晚得名,一二百年,续续有过从者”。山峦陡峻,古木参天, 自隋、唐起为佛教圣地,后经历朝增设,形
又称勐往行政区。1927年置,属云南普洱道。治所在今云南勐海县北九十六里勐往城子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2年改临江设治区。1929年由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四区改置(县级)。公署驻勐往城子(今云南省
即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西北呈坎乡。清康熙《歙县志》卷2:十四都有呈坎(图)。
在今浙江宁海县西南六十余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咸通元年 (860) 五月,“裘甫既失宁海,乃帅其徒屯南陈馆下”。即此。在今浙江省宁海县西南。唐咸通元年(860年)裘甫起义军为王式所败,退守于此。
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北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济水又径升城北,城际水湄,故邸阁也。祝阿人孙升将家居之以避时难,因谓之升城焉。”东晋义熙中侨置太原县于此。南朝宋为太原郡治。北魏为东太原郡治。《魏书·慕容白曜传
①在今浙江建德市南新安江上。宋《淳熙严州图经》卷2建德县:“白沙渡在县(治今梅城镇)西六十里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90建德县:白沙渡“新安江渡口也。《南征记》:自建德县绕乌龙岭背,出白沙渡入寿昌,自常山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