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恩州

恩州

①唐贞观二十三年 (649) 置,治所在齐安县 (今广东恩平市北二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恩平、阳江二市地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恩平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恩州,大顺二年 (891) 移治阳江县(今广东阳江市)。北宋庆历八年 (1048) 改为南恩州。

②北宋庆历八年 (1048) 改贝州置,治所在清河县 (今河北清河县西城关乡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清河县、山东武城县地。金移治历亭县 (今山东武城县)。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废历亭县入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) 改为恩县。

③辽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在恩化县 (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东西桥乡东土城子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喀喇沁旗境。金废。


(1)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置,治齐安县(至德中改为恩平县,今广东恩平市北)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恩平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恩州,大顺二年(891年)移治阳江县(今广东阳江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阳江、恩平二市地。宋属广南东路。庆历八年(1048年)因河北路有恩州,改名南恩州。(2)北宋庆历八年(1048年)改贝州置,治清河县(今河北清河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故城、清河二县,山东省武城县及平原县、德州市部分地。金初徙治历亭县(今山东武城县东北旧城)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省县入州。辖境缩小,仅相当今山东省平原县西部地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降为恩县。(3)辽太宗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东南西桥乡东土城子。开泰中置恩化县为州治。属中京道。金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吴孙集

    即今山东曲阜市北二十六里吴村镇。清乾隆《曲阜县志》卷36:“吴孙集,有集。”

  • 青莲岗文化遗址

    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北五十里宋集乡东侧青莲岗。1951年发现,1958年发掘,为距今六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。出土文物有扁平长方弧刃穿孔石斧、长方形石锛、方柱形或偏平形石凿、陶纺轮、陶网坠等生产工具。陶

  • 于阗城

    在今新疆和田市西二十里约特干遗址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:于阇国“于阗城东三十里有首拔河, 中出玉石”。

  • 胖镇场

    亦名胖子店。即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仓山镇。民国 《中江县志》 卷2: 胖镇在 “治南百八十里”。

  • 乾坑关

    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,与宜章县延溪交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兴宁县: 乾坑关 “为溪峒出没之处,防守最切”。

  • 南颍川郡

    即 《魏书·地形志》 豫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。

  • 杨桃溪

    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河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7:东关县有杨挑溪。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一》:杨桃溪“在盐亭县东南。……《旧志》:在今县东南五十里。自西充县流入,合盐亭水。按《舆图》:杨桃溪在蓬溪县西,在县东

  • 台湖

    ①在今河南信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信阳州:台湖“在州东三十五里”。②在今湖北云梦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云梦县:台湖在“县南六十里。《志》云,水出县东三汊口及后湖,会流至涢口入于汉”。

  • 岔河集

    即今河北霸州市西十五里岔河集乡。明嘉靖《霸州志·舆地志》 市廛有“汊河”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霸州图:西有汊河集镇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霸州市区西部。岔河集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600。处蜈蚣河畔,

  • 艮山门

    南宋临安城的东北门。即今浙江杭州市东北艮山门。宋《咸淳临安志》卷18城郭有“艮山门”。区片名。在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东北部。泛指环城北路与建国北路、环城东路相交及艮山路西段一带。以门得名。吴越时名保德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