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怀集县

怀集县

①南朝宋元嘉十三年(436)改怀化县置,属绥建郡。治所即今广东怀集县。据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广西卷:“《天文志》云,怀集以水名怀溪也。”隋属南海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为威州治, 贞观初属南绥州,十三年(639)改属广州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)属贺州。明、清属梧州府。民国初属广西苍梧道。1920年直属广西省。1952年划属广东省。

②南朝梁、陈间改招集县置,属新会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境。隋开皇十年(590)废入新会县。


在广东省西部,西邻广西壮族自治区。属肇庆市。面积 3479 平方千米。人口93万。辖20镇、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怀城镇。东晋元熙年间析四会县置怀化县。南朝宋元嘉十三年(436年)改怀集县,治今怀城镇,属绥建郡。县北部于南朝齐时置洊安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,于洊安县置齐州,次年置威州,州治怀集。贞观元年(627年)齐、威两州皆废,洊安、怀集两县同属绥州;贞观八年改绥州为浈州,十三年废浈州。至德二载(757年)洊安改名洊水县,怀集、洊水二县属广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洊水县废入怀集县,属广州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改属贺州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贺州降为县,改属梧州府。1914年属苍梧道。1920年属广西省。1949年属广西省平乐专区。1952年划归广东省,属粤中行政区。1956年属高要专区。1959年开建县并入,改称怀建县,属江门专区。1961年改属肇庆专区,复置怀集县。1970年属肇庆地区,1988年改属肇庆市。地处绥江上游的山地丘陵区,多河谷盆地。北部大稠顶海拔 1626 米,为全县最高峰,绥江及其支流自北、西北汇流向东南。属南亚-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有铁和钨矿。农产稻、甘蔗、花生。广东重要林区之一,产杉、松、楠木、红梨、榔沙和厘竹。特产松脂、冬菇等。工业主要有机电、机械、陶瓷、建材、化工、冶金、木材加工、制糖等。四连、怀荔、水谷公路经此。绥江通航。名胜古迹有六祖岩、文昌阁、燕岩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田州府

    明洪武二年(1369)改田州路置,属广西行中书省(后改广西布政使司)。治所即今广西田阳县。嘉靖七年(1528)改为田州。明洪武初改田州路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。辖境相当今田阳、田东、巴马等县地。

  • 天门台山

    在今湖南石门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石门县“石门山”条下:“又县东一里有天门台山,顶方正如台。二小溪合流,台下为天门桥。”

  • 常遇春墓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太平门外紫金山西麓白马村。常遇春 (1330—1369),字伯仁,怀远 (今属安徽) 人。明初名将。洪武二年 (1369) 病卒,追封开平王,谥忠武,赐葬于此。墓碑系清同治十年(1871

  • 安夷川

    即今青海平安县西南祁家川水(三合沟)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湟水又东,安夷川水注之。水发远山,西北流,控引众川,北屈,径安夷城西北,东入湟水。”

  • 委粟山

    ①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北二里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 “巨泽又东北径委粟山东,孤阜秀立,形若委粟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青州府一》 引 《县志》 称:委粟山 “亦名稷山,上有后稷祠”。②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。《三国

  • 龙水郡

    唐天宝元年(742)改宜州置,治所在龙水县(今广西宜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州市大部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部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宜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宜州改置,治龙水县(今广西宜州市)。

  • 夫羊句山

    在今蒙古国南部南戈壁省布勒干一带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武帝时,“贰师将军将出塞,匈奴使右大都尉与卫律将五千骑要击汉军于夫羊句山狭。贰师遣属国胡骑二千与战,虏兵坏散,死伤者数百人”。

  • 雪坡

    指今四川峨边、马边县南之大小凉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咸通十年 (869),南诏攻蜀,“进寇巂州,蛮密分军开道,逾雪坡,奄至沐源川”。在今四川省洪雅县东南,接夹江县界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咸通十年(869年

  • 斗岩

    即今云南个旧市西南五十四里陡岩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设掌寨。

  • 四安溪

    即今浙江长兴县南泗安塘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:四安溪“在长兴县南四十三里。源出四安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长兴县:四安溪“在县南三十里。自四安山引流而东南,广德州境之水亦流合焉,下流注于苕溪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