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彰化县

彰化县

清雍正元年 (1723) 置,属台湾府。治所即今台湾省彰化县。取 “显彰皇化” 之意。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 被日本侵占,后改设彰化市。1950年复设彰化县。


在台湾省本岛西中部,西临台湾海峡。面积1061.7平方千米。人口约131.6万。辖1市、7镇、18乡。县治彰化市。原称半线社,为高山族聚居地。清雍正元年(1723年)划原诸罗北部设彰化县,取意“显彰皇化”。日占初曾废县设厅,后属台中州。1945年台湾光复后废州复属台中县。1950年自台中县分置彰化县。地处彰化平原、八卦台地北部、西部。大部地势低平,仅东北、东境略高。产稻、甘蔗、亚麻、小麦、甘薯、花生和香蕉、柑橘、菠萝等水果。辟有福兴工业区、埤头工业区、彰化滨海工业区、芳苑工业区。有制糖、食品加工、制药、手工艺品、金属工具等厂。有浅海养殖、淡水养殖业。台湾纵贯铁路山、海两线在此汇合;高速公路和1号、14号、17号和19号省道均过境。鹿港为台湾最早开辟港口之一,后因河道淤浅,航运阻塞而衰落。名胜古迹有八卦山、孔子庙、兴贤书院、南瑶宫、开化寺、天后宫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叶堂堡

    即叶堂关。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叶塘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松潘卫小河所:叶堂堡“在所东南十六里。《志》云:小河以东凡七堡,惟叶堂为要隘, 有官军屯戍。东通白马、毛公,西逼竹头、野猪、白草诸寨, 其西北六里

  • 八义镇

    金置,属上党县。即今山西长治县南八义乡。在山西省长治县南部。面积47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八义村,人口3300。因秦赵长平之战“八义士谏赵”得名。为上党古镇,金置。清代为潞安府重要关隘。

  • 伊敦河

    即一秃河。今吉林中部松花江支流伊通河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伊敦河“在(吉林)城西二百九十二里。源出额赫峰,北流出边,东北折会伊勒们河,又东北入混同江”。

  • 细沙溪

    在今湖北宣恩县东,为忠建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东乡五路安抚司: 细沙溪在 “司东二十里。自施州界东门山流经此,下流入龙平溪”。

  • 勃悉野

    即悉补野的异译。西藏吐蕃王朝建政前的称号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 “祖曰鹘提勃悉野。” 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乃东、穷结等县境。

  • 姚家畈

    即今湖北大悟县东北五十八里姚畈乡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1: 同治三年 (1864) 四月,太平军自大新店进军 “罗山之姚家畈、宣化镇”。

  • 余杭山

    约在今江苏南部太湖附近。《越绝书》卷2:“秦余杭山者,越王栖吴夫差山也,去县五十里,山有湖水,近太湖。”《吴越春秋》卷5:“越王乃葬吴王以礼,于秦余杭山卑犹。”或说在今浙江德清县西武康附近。

  • 犁头湾

    在今四川青神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青神县: “犁头湾巡司在县境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 眉州》: 犁头湾 “在青神县东六十里。旧有巡司。久裁”。

  • 陶渚

    即陶河。今河南孟县南一段古黄河的别称。《魏书·孝庄纪》: 武泰元年 (528) 四月,“车驾巡河,西至陶渚”。即“陶河”。

  • 洋水县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盈川县置,属黔中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龙洋乡(洋水桥)。《元和志》 卷30洋水县: “以县西三十里洋水为名。” 乾元元年 (758) 属黔州。北宋嘉祐八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