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仁集
即今江苏泗洪县北归仁镇。万历《宿迁县志》卷2:归仁集“在孝义乡刘武沟,万历四年知县喻文伟建”。《明史·河渠志二》:万历七年(1579),筑“归仁集堤四十余里”, 即此。清康熙二十年(1681)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江苏省泗洪县北归仁。清康熙二十年(1681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
即今江苏泗洪县北归仁镇。万历《宿迁县志》卷2:归仁集“在孝义乡刘武沟,万历四年知县喻文伟建”。《明史·河渠志二》:万历七年(1579),筑“归仁集堤四十余里”, 即此。清康熙二十年(1681)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江苏省泗洪县北归仁。清康熙二十年(1681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
又名清溪水、乙陂江。为东江水支流。在今湖南省资兴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郴州兴宁县:资兴水 “发源州东百余里之古鋂泉,其泉方广十余里,四旁石壁峭立,西北流五十余里至旧县前,横流十里合泸渡江 (今沤江
一作小若驿。即今福建闽侯县西北小箬。位于闽江北岸,路通闽清县,为戍守要地。宋《淳熙三山志》卷5驿铺:小若驿在“闽清县东北五里。祥符二年(1009)重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“三山驿”条下:“(府
唐天宝前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境。北宋属雅州。后废。
清雍正十年(1732)析张家口厅北境置,属直隶省。治所在多伦诺尔(今内蒙古多伦县)。“多伦诺尔”意为七湖,因附近有七个小湖,汉名七星潭,故名。1913年改为多伦县。清初为察哈尔牧场,地名多伦诺尔,以多
在今辽宁兴城市西三十里。明时山下有团山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宁远卫:大团山在“卫西北三十里。中高四下,固守之,可断北寇出没之道。今团山堡置于此”。
①北宋熙宁七年 (1074) 省武阳县为镇,属融水县。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六十里黄金镇武阳附近。明、清时置巡司于此。②在今广东乐昌市西北武阳司村。明嘉靖八年(1529) 置巡司于此。(1)古镇名
即“一全坞”之讹。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。
元至正十一年 (1351) 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北鹤峰县。后改为宣抚司。
即今四川隆昌县西北双凤镇。清乾隆《隆昌县志》卷4:双凤驿场“北六十里”。驿当内江与隆昌之间,距离均六十里,为巴蜀通衢。
在今河南济源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二》:五龙口“在济源县利丰渠西。即今永利渠。《府志》:五龙口即古枋口秦渠。魏司马孚垒石为门。隋怀州刺史卢贲引沁水灌田,名曰利民渠。唐节度使崔宏礼、刺史李元淳相继疏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