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庙底沟遗址

庙底沟遗址

在今河南陕县东南庙底沟村,是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。1953年发现,1956年9月和1957年3月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先后两次在此发掘,发掘面积4480平方米。在仰韶文化层中,发现有方形浅竖穴房基、灰坑及少量长方竖穴墓,出土的陶器有杯、盘、碗、盆、罐、甑、鼎等及石器骨器工具。陶器的纹饰有彩绘、线纹、蓝纹、划纹、布纹、附加堆纹。龙山文化层中发现有圆袋形竖穴房基和大量长方形竖穴墓,陶器以灰陶为主。根据遗物的形制,庙底沟遗址第二期文化不同于河南地区所习见的 “河南龙山文化”,如陶器全部是用手制的,不见轮制的痕迹,也无典型的黑陶。有斝无鬲。盆、罐、尖底瓶等器形还承袭着仰韶文化的形制,而且有彩陶。斝、鼎、罐、豆等器形也开了 “河南龙山文化” 陶器的先河。因此,它是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的一种过渡性的遗存,当属于龙山文化的早期,从而证明河南龙山文化,是从庙底沟二期文化发展而来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望亭

    在今湖北黄州市内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又有四望亭,正与雪堂相直,在高阜上,览观江上,为一郡之最。”

  • 仙洞村

   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新会县:“南有沙村巡检司,本治大神冈,后迁仙洞村,又迁长沙村,后复故治。”

  • 兴定县

    南朝宋元嘉九年(432)置,属新会郡。治所当在今广东信宜县地。后属海昌郡。齐废。

  • 宏化郡

    即弘化郡。治所在岩绿县(今陕西靖边县北红墩界乡白城子,即统万城)。《寰宇记》卷37夏州:“(魏)孝文太和十一年改置夏州。西魏置宏化郡。至隋开皇初复为夏州。”

  • 临庆国

    南朝宋泰始五年 (469) 改临贺郡置,属湘州。治所在临贺县 (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贺县、钟山、富川等县地。南齐复为临贺郡。南朝宋泰始五年(469年)改临贺郡置,治临贺县(今广西贺州

  • 上阳堡

    即尚阳堡。在今辽宁开原市东北,为清河水库淹没。

  • 安兴集

    明置安兴集巡司,属巨野县。即今山东菏泽市东北安兴镇。

  • 大冶县

    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(955)改青山场院置,属鄂州。治所即今湖北大冶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大冶县:“县治西南有铜绿山,亦古出铜冶铸之所。县名大冶,盖以此。”宋属兴国军。元属兴国路。明属兴国州。清属武昌府

  • 万安驿

    ①唐置,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4绵州:万安驿“在罗江县西。《旧经》云:唐明皇幸蜀至此,闻驿名,叹曰:一安则不可,况万安乎!移宿真明寺。旧驿碑所载如此”。嘉庆《罗江县志》:万安驿,“

  • 卫河

    ①在今河北灵寿县东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常山郡灵寿县:“《禹贡》卫水出东北,东入滹沱。”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一》 “卫水”条引《灵寿县志》:“卫河在县东十里,俗名雷沟河,源出县东北十四里良同村,南流至县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