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安抚司
无大德元年(1297)改庆远路置,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。治所在宜山县(今广西宜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州、忻城、河池、南丹、东兰、天峨、凤山、环江毛南族自治县、巴马瑶族自治县及贵州荔波县地。明洪武三年(1370)改为庆远府。
无大德元年(1297)改庆远路置,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。治所在宜山县(今广西宜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州、忻城、河池、南丹、东兰、天峨、凤山、环江毛南族自治县、巴马瑶族自治县及贵州荔波县地。明洪武三年(1370)改为庆远府。
①亦名白虎矶、白浒山。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九十里长江南岸白浒镇村附近。《元史·伯颜传》:南宋末,阳罗堡之战“宋军大溃,数十万众,死伤几尽,夏贵仅以身免,走至白虎山”。②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
①旧名三里三镇。即今黑龙江省明水县。清宣统三年(1911)改名兴隆镇。民国白眉初《满洲三省地志》卷3:“拜泉县西南八十里三里三镇,又名兴隆镇。”②清置,属巴彦州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巴彦县西北兴隆镇。《清
隋置,属驩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河静西南。大业初属日南郡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属智州。贞观十三年 (639) 后废入越裳县。古县名。隋置,治今越南河静省河静西南。属日南郡。唐初属智州,贞观中废。
亦名石城山。在今四川仁寿县北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0隆州:石城山“在仁寿县。一名石矩山。其山有石壁似城,因名。绝顶望见峨眉。有平等寺、西峨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仁寿县:石矩山在“县东北八里。亦名石
即今云南大关县。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大关厅由今大关县西翠华镇老城徙治于此。1913年后为大关县治。
在今甘肃岷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7岷州卫:水磨沟寨“在卫城北五十里。又北二十里有马崖子寨。以上诸寨俱有官军防守”。
即今青海平安县(平安镇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4西宁镇:平戎堡“在卫东七十里,有平戎驿”。
馆驿名。辽置,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上京道引宋薛映记曰:“七十里宣化馆,五十里长泰馆。馆西二十里有佛舍、民居,即祖州。”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西南查干哈达附近。辽中京大定府至上京
从今山西运城市至茅津渡 (今平陆县南)。为同蒲铁路支线。抗日战争前建成。
即今山东青州市北朱良镇。明嘉靖《青州府志》卷11:朱良店在“城北四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