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广阳县

广阳县

①西汉置,属广阳国。治所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北三十六里广阳城村。东汉建武初封刘良为侯邑,属广阳郡。西晋属范阳国。北魏属燕郡。北齐废。

②西晋改汶江道置,属汶山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北。一说在茂县西北五十里。东晋后废。南朝梁普通三年(522)复置,为绳州及北部郡治。治所即今茂县。北周为汶州治。隋开皇初为蜀州治,不久改为会州治。仁寿元年(601)改为汶山县。

③东晋咸康四年(338)改陵阳县置,属宣城郡。治所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广阳镇(故址现已没入太平湖)。隋开皇初以避杨广讳,称为南阳县。开皇九年(589)并入泾县。

④北魏景明元年(500)置,属冯翊郡。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北栎阳镇。隋仁寿元年(601)改名万年县。

⑤唐天宝元年(742)改石艾县置,属太原府。治所即今山西平定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3:“因县西南八十里广阳故城为名。”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)改平定县。

⑥元至正十六年(1356)朱元璋改广德县置,为广兴府治。治所即今安徽广德县。明洪武四年(1371)复改广德县。


古县名。(1)汉置,治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东北广阳城。因属广阳国,“故曰小广阳”(《后汉书·耿弇列传》注)。刘玄更始三年(25年),刘秀与耿弇追击尤来、大枪、五幡至小广阳,即此。三国魏属范阳郡。北魏属燕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废入蓟县。(2)西晋改汶江县置,治今四川省茂县西北。为汶山郡治。晋末废。南朝梁复置,属北部郡。隋仁寿元年(601年)改汶山县。(3)东晋咸康四年(338年)改陵阳县置,治今安徽省石台县东北广阳。属丹阳郡。隋废入泾县。(4)北魏景明元年(500年)析万年县置,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栎阳镇。属冯翊郡。隋属雍州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栎阳县。(5)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石艾县置,治今山西省平定县。属并州。以县西南广阳故城得名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又改平定县。(6)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广德县置,治今安徽省广德县。为广兴府治,后为广德州治。洪武十三年废入广德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恒农县

    ①东汉灵帝改弘农县置,属恒农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北三十里故函谷关。西晋复为弘农县。北魏又改为恒农县。北周复名弘农县。唐神龙初复为恒农县,开元中又名弘农县。②南朝梁置,为西恒农、陈南二郡治。治所在今安

  • 美阳关

    在今陕西武功县 (普集镇) 西北武功镇北七里。《后汉书·梁慬传》: 永初二年 (108),“慬金城,闻羌转寇三辅,逼近园陵,即引兵赴击之,转战武功美阳关”。即此。

  • 黄墩堡

    在今甘肃敦煌市东北六十三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安西州》: 黄墩堡 “城周二里有奇。本朝雍正五年筑。旧设守备,十年改设都司,乾隆二十七年,改设千总,四十二年,改设把总”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置,在今甘肃省

  • 武隧津

    西晋、北魏时期易水 (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之瀑河) 流径武遂之俗称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 易水“又东流,南径武遂县南、新城县北……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,津北对长城门,谓之汾门”。

  • 大沟村墟

    即今广东阳东县东南大沟镇。清道光《阳江县志》卷1有大沟墟。

  • 泰山郡

    楚汉之际刘邦改博阳郡置,治所在博县(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)。因境内泰山得名。后移治奉高县 (今泰安市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长清、莱芜以南,肥城以东,宁阳、平邑以北,沂源、蒙阴以西地区。东汉以后辖

  • 五角山

    在今湖南平江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平江县“永宁山”条下:五角山“五峰耸峙。高二百丈。上有赵家寨,三面险绝,惟一径仅通,亦幕阜之支山也”。

  • 水尾

    ①在今海南省屯昌县西南。旧属琼山县,清设巡司于此。②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西南瑞穗乡。以地处秀姑峦溪支流红叶、富源两溪下游而得名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疆域志》:“水尾迤南,改为花莲港厅,垦熟田约数千亩。”192

  • 龙门港

    ①亦名龙门江。在今广西钦州市南龙门港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钦州:龙门江在“州南六十里。《志》云:安京山之阴有涌沦江,南经州南四十里亦曰罗浮水,又南曰龙门江,两山对峙,形势若门,……嘉靖二十八年,安南

  • 老边屯

    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北六十二里老边乡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承德县图:西北有老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