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幽蓟十六州

幽蓟十六州

又称幽云十六州。五代晋石敬瑭割予契丹十六州的总称。即幽、蓟、嬴、莫、涿、檀、顺、新、妫、儒、武、云、应、寰、朔、蔚等州。相当于今北京市和山西大同为中心,西界山西神池县,东至河北遵化市,北迄长城,南至天津市、河北河间与保定市,及山西繁畤县和宁武县一线。幽州旧为燕地,唐后云州即在今大同市,后世俗称幽云十六州。


五代石敬瑭在契丹扶植下建立晋朝时割让给契丹的幽、蓟、瀛、莫、涿、檀、顺、新、妫、儒、武、云、应、寰、朔、蔚十六州。相当于今北京市和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中心,东至河北省遵化市,北迄长城,西界山西省神池县,南至天津市海河以北、河北省河间、保定等市及山西省繁峙、宁武等县一线以北地。北宋末又称“燕云十六州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斡鲁欢河

    亦作斡耳寒河。即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。《元史· 伯颜传》: 至元十四年 (1277),“诸王昔里吉劫北平王,拘安童,胁宗王以叛,命伯颜率师讨之,与其众遇于斡鲁欢河,夹水而阵,相持终日,俟其懈,麾军为两

  • 白超坞

    即白超垒。在今河南新安县西北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5新安县:白超故城“一名白超垒,一名白超坞”。

  • 洛社站

    元置。即今江苏无锡县西北洛社镇。元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信州陆路有 “洛社”。

  • 清泗

    即泗水。别名清水。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泰始三年 (467),宋明帝遣沈攸之图淮北,“攸之以清泗既干,粮运不继,固执以为非宜,往反者七”。即此。

  • 管山口镇

    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铜陵县: “管山口镇在县东。”

  • 济阳

    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堌阳镇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梁惠成王三十年 (前340),“城济阳”。《史记· 苏秦传》:“ (秦) 决白马之口,魏无外黄、济阳。” 皆此。秦置县。古邑名

  • 大万谷落府

    北宋开宝八年(975)析罗甸国置,为羁縻府。治所即今贵州开阳县。南宋嘉定间移治今贵州贵阳市。后废。

  • 社港市

    即今湖南浏阳市北七十六里社港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29载:浏阳县北有“社港市”。

  • 荆门站

    元置,水站。在今山东东阿县西南。明废。元置,在今河南省台前县东北荆门闸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改荆门驿。清时废。

  • 尼蟒依山

    在今新疆和田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和阗》:尼蟒依山“在和阗南。东西有二山,和阗河分出其麓”。即“喀喇昆仑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