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陵县

平陵县

①西汉昭帝置,属右扶风。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十五里。三国魏改名始平县。

②西晋永兴元年(304)分永世县置,属义兴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溧阳县:平陵城“城南五里有平陵山,因名”。南朝宋元嘉九年(432)废。

③西晋改东平陵县置,属济南郡。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北平陵城。北周废。

④隋义宁二年(618)置,属均州。治所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。大业初属武当郡。唐武德七年(624)废。

⑤唐武德元年(618)分栎阳县置,属雍州。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粟邑庙。二年(619)改名粟邑县。

⑥唐武德二年(619)置,为潭州治。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、故平陵县西北十五里。贞观元年(627)废潭州,县属齐州。十七年(643)改名全节县。


古县名。(1)春秋晋置,治今山西省交城县西南大陵庄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八年(前514年):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,“司马乌为平陵大夫”,即此。(2)西汉五陵县之一。汉昭帝筑陵置县,治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。属右扶风。三国魏黄初元年(220年)改名始平县。(3)西晋永嘉后改东平陵县置,治今山东省章丘市(明水镇)西。属济南郡。北齐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复置,为谭州治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谭州,县属齐州。十七年改全节县。(4)东晋置,治今江苏省溧阳市西北平陵山西。属丹阳郡。南朝宋元嘉九年(432年)废。(5)隋义宁二年(618年)置,治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。属武当郡。唐武德初属均州。七年(624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得利赢城

    明置,属复州卫。即今辽宁瓦房店市北得利寺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复州卫: “东有得利赢城,元季土人筑,洪武四年二月置辽东卫于此,寻徙。”

  • 洞澡水

    唐代通海城路上的要站。在今云南个旧市北四十里倘甸。

  • 石宫寺

    即钟山石窟。在今陕西子长县西三十里安定镇北,钟山南麓。

  • 北路右翼右旗

    即蒙古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巴彦温都尔西南。

  • 乐川

    即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北恭城河,为漓江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恭城县:乐川“在县西。自道州流入境,经县南,入平乐县界。《志》云:县北七十里有平川江,南流合乐川”。

  • 龙焙监

    在今福建建瓯市南一百五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01:龙焙监“建州建安县南乡秦溪里地,以本州地出银矿,皇朝开宝八年置场,收铜、银。至太平兴国三年升为龙焙监,凡管七场”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年)置,故址在

  • 新妇滩

    在今四川万县市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49万州南浦县: 新妇滩在 “东南岸十里。岩石上有妇人容状,故名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7万州: 新妇滩 “在州南二十里。北岸崖璧间,隐出如妇人面”。

  • 东郡

    战国秦王政五年(前242)置,治所在濮阳县(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十六里故县村)。西汉辖境相当今山东东阿、梁山以西, 山东郓城、河南范县以北,山东茌平、莘县、河南南乐、清丰、濮阳以南地。东汉以后辖境缩小。三

  • 垂惠聚

    在今安徽蒙城县西北二十里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 汝南郡山桑侯国 “有垂惠聚”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 建武四年 (28) 七月,“遣捕虏将军马武、偏将军王霸围刘纡于垂惠”。唐李贤等注: “垂惠,聚名,

  • 三江城

    即今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驻地三江镇。《清一统志·连州》:三江城“在州境高良峒。周二百八十丈。本朝康熙四十三年建”。1946年置连南县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