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远县

平远县

①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)由广东之程乡、兴宁,福建之武平、上杭,江西之安远等县地析置,属江西赣州府。治所在林子营(今广东平远县北仁居镇)。四十二年还闽、赣地,止以兴宁、程乡地置县,属潮州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平远县:“以接壤于武平、安远,因名。”清属嘉应州。民国初属广东潮循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54年迁大柘镇(即今平远县治)。

②清同治十二年(1873)置,属固原州。治所在下马关(今宁夏同心县东北下马关镇)。1913年改名镇戎县。

③1913年改平远州置,属贵州贵西道。治所即今贵州织金县。1914年因与广东省平远县重名,改名织金县。


(1)古旧县名。清同治十三年(1874年)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北下马关(平远)。属固原州。1914年因与广东、贵州两省平远县重名,改名镇戎县。(2)旧县名。1913年由平远州改置,治今贵州省织金县驻地城关镇。因与广东、甘肃两省平远县重名,1914年更名织金县。(3)今县名。在广东省东北部,邻接江西、福建两省。属梅州市。面积 1432 平方千米。人口25.1万。辖16镇。县人民政府驻大柘镇。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析闽之武平、上杭,赣之安远,粤之兴宁三邑边地并程乡县豪居都置县,治仁居,属江西赣州府。因介于平武、安远二县之间,各取一字名平远。亦有“平定远方”之意。嘉靖四十二年还闽、赣三县地,分程乡之义化、长田、石窟三都及兴宁大信一里入平远县,属潮州府。清初仍之。雍正十一年(1733年)改属嘉应州。1914年属潮循道。1920年属广东省。1949年属兴梅专区。1951年大信一里还归兴宁县,1952年并入蕉岭县,属粤东行政区。1954年复设县,迁治大柘镇。1959年并入兴宁县,属汕头专区。1961年恢复平远县,仍属汕头专区。1965年改属梅县专区,1970年属梅县地区,1988年改属梅州市。山地地形。地表起伏大,自北向南分属差干河、柚树河、石正河谷地。西北部的项山甑最高,海拔 1529.8 米。河短流急,富水力资源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稻、甘薯,还产花生、大豆、木薯、烟草、茶叶和水果。多马尾松、杉、荷、樟、毛竹等和油茶、油桐,为省重点用材林和油茶生产基地。特产香菇、黑木耳、锅笃茶、南台酒。矿产以铁、煤和石灰石储量较大。工业主要有液晶、电力、采煤、化学、机械、建材、林化、食品、造纸等。多小水电站,是全国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。205国道和平松、平三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石正凌风塔。南台山、五指石为旅游风景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河平砦

    又名小直沽口。北宋政和三年 (1113) 改泥姑砦置,属沧州清池县。在今天津市东南东、西泥沽村一带。

  • 商飚馆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东,钟山南麓。《南齐书·武帝纪》: 天监五年 (506),“九月己丑,诏曰:‘九日出商飚馆登高宴臣’。辛卯,车驾幸商飚馆。馆,上所立,在孙陵冈,世呼为 ‘九日台’ 者也”。即此。

  • 细甸

    即今云南昌宁县西南八十四里湾甸傣族乡。明景泰 《云南志》 卷6: 湾甸州 “蛮名细甸,元时属镇康路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潞江安抚司: 细甸 “在司东南。正统中,麓川酋思任发叛,督臣王骥言江北细甸、

  • 陶沙墟

    即今江西丰城市东南陶沙乡,近临川市界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: 丰城县东南有陶沙墟。

  • 大孤山

    ①在今辽宁东港市西、大洋河口西岸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大孤山在“(盖州卫)城东二百六十二里”。山插地突起,石骨嶙峋。上有天后宫,圣水宫。②即今辽宁鞍山市东南大孤山镇。民国《东北年鉴》鞍山铁矿:大孤山在“

  • 大场镇

    ①即今上海市宝山区西南大场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嘉定县“月浦镇”条下:“又县东南四十里曰大场镇。宋尝置盐场于此,因名。”②在今广东汕头市西大场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澄海县:大场镇“在县西

  • 唐店

    在今河北广宗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乾化二年 (912) 十一月,“赵将王德明将兵三万掠武城,……癸丑,杨师厚伏兵唐店,邀击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广宗县南。五代梁乾化二年(912年),杨师厚

  • 猎屿铳城

    在今广东南澳县东北十八里猎屿上。明天启三年 (1623) 建。清代继续修筑。有协守潮漳等处地方副总兵黎清源的 《猎屿铳城碑记》 一方,写明筑城目的为 “备红夷”。有上下铳城及营房和上下炮台等。《南澳志

  • 沙村县

    南朝宋元嘉中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沙县东古县。隋开皇初改名沙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中置,治今福建省沙县东古县村。属建安郡。隋开皇初改名沙县。

  • 宁越堡

    或作宁远堡。在今云南曲靖市南。《明史·何福传》:洪武二十四年(1391),“讨越州叛蛮阿资,破降之。择地立栅处其众,置宁越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