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乐镇

平乐镇

①北宋置,属火井县。即今四川邛崃市西南平落镇。

②即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洛容县:“东有平乐镇巡检司,治石榴江,后迁县东北中渡。”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平乐镇巡司“在洛容县东北七十里。地名中渡,即明初故县也。洪武六年置巡司,在县东十里石溜江,万历十四年迁于此。本朝因之”。


(1)古镇名。明万历三年(1575年)于洛容旧县址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北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河南省孟津县东南部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平乐,人口 6000。原名张林庄。明代郭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,取“平安祥和、安居乐业”之意,更名平乐;一说以汉代平乐观遗址得名。1958年建平乐公社,1983年改乡,1993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甘薯等。有机械、钢窗、电磁线、色织等厂。焦柳铁路和洛常公路经此。郭氏祖传正骨医术闻名国内,现设有正骨医院。(2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中西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42平方千米。人口6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中华路,人口3.3万。北宋以后历为州、府、县治。镇以县名。1951年为平乐县十区,1956年改设平乐镇。1995年附城乡并入。地处喀斯特河谷地带。产稻、甘蔗、苎麻、柑橙、“沙田柚”等。有化工、农药、水泥、染织、制药、玻璃、制鞋、机械、卷烟、木器、罐头、农机、发电、面粉等厂。为县工商交通中心。公路通荔浦、恭城、钟山等地,水路通阳朔、昭平等地。(3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东北部。面积62平方千米。人口 4.1 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平乐街,人口 1300。以始居人原籍平乐县得名。1951年为陆川县三区,1958年称平乐公社。1962年改区,1966年复公社,1984年改乡,1992年置镇。产稻、薯类、烟叶、荔枝、龙眼、柑橙、茶油、香茅等。有石灰、红砖、铁锅、玻璃罐头瓶、冶炼、竹芒编织等厂。有农贸集市。公路通马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屠申泽

    即清代后套西侧之腾格里鄂模。在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、杭爱后旗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朔方郡窳浑县: “有道西北出鸡鹿塞,屠申泽在东。” 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北屈而为南河出焉。河水又北迤西,溢于窳浑

  • 春谷 (穀) 县

    西汉置,初属鄣郡,元封二年(前109) 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。西晋属宣城郡。东晋宁康初 (373) 改名阳谷县,寻废。

  • 四大镇

    明、清时四大工商业城镇的合称,即朱仙镇(今河南开封县西南朱仙镇)、汉口镇(今湖北武汉市汉口)、景德镇(今江西景德镇市)、佛山镇(今广东佛山市)。明、清四个工商业城镇的合称,即朱仙镇(今河南开封县西南朱

  • 尹公山

    一名项公山。在今浙江遂昌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遂昌县:尹公山“在县东三十五里。峰峦高耸”。

  • 广州起义指挥部旧址

    在今广东广州市起义路(原维新路) 100号之1。此处在清代原为抚标右营的府署,后为国民党政府的广州市公安局。1927年12月11日,共产党人张太雷、苏兆征、叶挺、叶剑英、恽代英、周文雍等遵照党中央指示

  • 凡城县

    唐武德元年(618)置,属共州。治所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。四年(621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析共城县置,治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南。属共州。四年废。

  • 蚂蜒河

    亦名烧锅甸子。即今黑龙江省延寿县 (延寿镇)。因濒蚂蜒河得名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卷25: 宾州厅 “分防巡检署在玛蜒河,亦曰烧锅甸子。光绪六年建”。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置长寿县。

  • 青沟梁

    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北。民国 《朝阳县志》卷5: 青沟梁 “在县北八十里,大青山之支麓也”。清设千总驻守。

  • 江家咀

    即今安徽怀宁县东北江镇。光绪《大清直省地舆全图》:安庆府怀宁县(今安庆市)西有江家咀。

  • 英武卫

    明洪武十一年 (1378) 置,属中都留守司。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北四十五里。后废。明洪武十一年(1378年)置,治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