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巴西郡

巴西郡

①东汉建安六年(201)刘璋改巴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阆中县(今四川阆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、武胜以东,广安、渠县以北,万源、开江以西地区。三国蜀汉章武元年(221)改为巴郡,不久复为巴西郡。西晋属梁州。东晋末改为北巴郡。隋大业三年(607)改隆州复置,治所在阆内县(今四川阆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、苍溪、仪陇、蓬安、南充、西充、营山、岳池等市县地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为隆州。

②西晋永嘉后侨置,属梁州。与梓潼郡同治于涪县(西魏改为巴西县,今四川绵阳市东涪江东岸)。合称为巴西梓潼郡。南朝宋属益州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)分置潼川郡(亦作梓潼郡)于旧梓潼县城(今梓潼县)。此仍为巴西郡,潼州治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唐天宝元年(742)改绵州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罗江上游,潼河以西,江油、绵阳间的涪江流域。《旧唐书·玄宗纪》:天宝十五年(756)七月,李隆基避安史之乱入蜀,“次巴西郡,太守崔涣奉迎”。即此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绵州。


(1)东汉建安六年(201年)刘璋改巴郡置。自安汉县(今南充市)移治阆中县(今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米仓山以南,大巴山以西,观面山、明月日以北,嘉陵江中游以西一带。属益州。西晋属梁州。十六国成汉治无定处。东晋末称北巴西郡,西魏平蜀,改为盘龙郡,与隆州同治。隋大业又曾改隆州为巴西郡。(2)西晋永嘉后侨置。与梓潼郡同侨置于涪县(西魏改巴中县,今四川绵阳市东),合称巴西、梓潼二郡,属益州。西魏末,梓潼郡还治梓潼旧城,此为巴西郡,又置潼州治此。隋开皇初废郡,改潼州为绵州。唐天宝、至德时,又曾改绵州为巴西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颍川郡

    即 《魏书·地形志》 豫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。

  • 克什克腾部

    一作克西克腾。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。明后期,达延汗第五子阿赤赖台吉后裔沙喇勒达(自称墨尔根诺颜)始称所部为克什克腾,服属察哈尔汗。天聪八年(1634),林丹汗败亡,沙喇勒达之孙索诺木率部归附后金,

  • 建威城

    ①在今甘肃成县西北。东汉末所置戍守处。《三国志· 蜀书 · 诸葛亮传》: 建兴七年(229),“亮遣陈式攻武都、阴平,……自出至建威,(郭) 淮退还,遂平二郡”。即此。②在今青海贵德县东黄河北。《后汉

  • 豆子

    古盐泽名。在今山东惠民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七年(611),“平原东有豆子,负海带河,地形深阻, 自高齐以来,群盗多匿其中”。《隋书·王充传》:大业十二年(616),“厌次人格谦为

  • 白牙市

    即今湖南东安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白牙市“舟车辐辏,为县巨镇”。1947年东安县由紫溪市迁此。

  • 水

    即获水。 在今河南东部, 安徽、 江苏北部。晋以后被认为是汴水的下流,通称汴水。《说文》 作。

  • 东势镇

    即今台湾省台中县东之东势镇。原名东势角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设东势街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东势镇。据张荣楼、李梦愚编《台中县志稿·台中县乡镇地名的掌故》 说,因居本县东方角落,所以叫做“东势

  • 封溪水

    又名封江、贺江、临水、临贺水。即今广西贺县南之贺江。《水经·温水注》: “临水又西南流径郡南,又西南径封阳县东,为封溪水,故 《地理志》 曰: 县有封水。又西南流入广信县,南流注于郁水,谓之封溪水口者

  • 邵固堡

    在今河北威县东五十里邵固乡北。北宋崇宁中曾移宗城县治此。《清一统志·广平府二》:广宗故城,“宋政和间,秦坦《宗城新修庙学记略》:宗城旧治雉州避河之冲,崇宁四年,始迁邵固……元初省”。

  • ?哩干国

    即美利坚的旧译。 今美国。 清谢清高《海录》: “��里干国即美国, 在英吉利西。 由散爹里西少北约二月,由英吉利西行约旬日可到,疆域广袤。原为英吉利所分封,今自为一国,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