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崤山

崤山

①在今浙江桐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分水县: 崤山 “在县 (今分水镇) 东四十里。其最高处曰赤岩尖,登之可见数百里”。

②即殽山。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六十里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 建武三年 (27),“冯异与赤眉战于崤底,大破之”。注: “崤,山名。”


又称嵚崟山。以古崤县得名。在河南省西部,洛宁县西北。《春秋》僖公三十三年(前627年):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崤,即此。秦岭东段支脉。西南—东北走向,分东西两崤,延伸在黄河和洛河间,长160千米。为褶皱断块山。海拔大多在1500米以上,山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低缓。高峰有青冈(即甘山、千山, 1903 米)、冠云山(1866米)等。植被为栎类、华山松和油松等。煤、铝土等矿产较丰富。北麓灵宝寺河山一带产优质苹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汉寿县

    ①东汉阳嘉三年(134)改索县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四十里崆巄城。三国吴改为吴寿县。西晋复为汉寿县。隋省入武陵县。②东汉建安二十二年(217)刘备改葭萌县置,属梓潼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

  • 泾溪

    即赏溪。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里青弋江与泾水合流口。李白 《别山僧泾川作》 云: “何处名僧到水西,乘舟弄月宿泾溪。”

  • 逢陵县

    南朝宋置,属济南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王村镇之东南。北齐省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4: “逢伯陵,商之诸侯,封于齐,薄姑氏代之,后太公又代之。逢蒙、逢丑父皆其后。或曰: 此即丑父之邑也。”古县名。南

  • 锦溪

    ①又名锦江。在今福建建阳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建阳县: 锦溪 “ 一名交溪。其源有二: 一自崇安县之崇溪,合武夷水流入境; 一出县西毛虚漈山,交注于东山下,南流达于建溪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 引

  • 迦湿弥罗国

    即个失蜜国。唐西域国名。都城在拨逻勿逻布逻城 (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)。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3: 迦湿弥罗国 “周七千余里,四境负山。山极峭峻,虽有门径,而复隘狭,自古邻敌无能攻伐。……伽蓝百余所,

  • 北淯郡

    北魏置,治所在武川县(今河南南召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南召县及方城县西部地。西魏改为蒙州。北魏置,治武川县(今河南南召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南召县地。西魏改置蒙州。

  • 嵇山

    ①在今安徽濉溪县南。《晋书·嵇康传》:嵇康 “其先姓奚,会稽上虞人,以避怨,徙焉。铚有嵇山,家于其侧因而命氏”。②一名秋山。在今河南焦作市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53修武县: “山阳城北有秋山。即嵇康之园宅

  • 石浦镇

    ①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四十里石浦。北宋大中祥符间置巡检司于此。明景泰二年(1451)移千墩镇。②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六十里石浦镇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石浦守御前、后二千户所。清废。(1)在江苏省昆山

  • 河阳

    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南孟县西三十五里。《春秋》: 僖公二十八年 (前632),“天王狩于河阳”。即此。(1)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。《春秋》:天王狩于河阳。即此。西汉置为河阳县。(2)集镇名

  • 北海县

    隋大业初改下密县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即今山东潍坊市。唐属青州。宋为潍州治。明洪武元年(1368)省入潍州。古县名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下密县置,治今山东省潍坊市。属北海郡。唐以后为潍州治,明洪武初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