峡口渡
即今浙江江山市西南峡口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江山县: 峡口渡 “在县南六十五里。《舆程记》:自清湖渡至峡口渡凡五十里,渡阔三十余丈。泛滥时一望无际,浅涸则磷磷石涧耳”。
即今浙江江山市西南峡口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江山县: 峡口渡 “在县南六十五里。《舆程记》:自清湖渡至峡口渡凡五十里,渡阔三十余丈。泛滥时一望无际,浅涸则磷磷石涧耳”。
清乾隆四十七年(1782)析咸宁、蓝田、镇安三县地置,属西安府。治所在大山岔(今陕西柞水县北三十里)。嘉庆七年(1802)移治旧县关(今柞水县)。1913年改为孝义县。清乾隆四十七年(1782年)析咸
在今黑龙江省宾县西南,为张广才岭西麓支脉。《金史·欢都传》: “至景祖时,石鲁之子劾孙举部来归,居于安出虎水源胡凯山南。胡凯山者,所谓和陵之地是也。”
即今云南个旧市西南元江北岸水塘。明置水塘寨土寨长。
即今陕西户县西南涝峪乡。清光绪 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 鄠县图: 城西南有涝峪口。
原名啬公墓。在今江苏南通市南十六里南郊公园内。张謇(1853—1926)字季直,号啬庵。江苏南通人。光绪状元。近代立宪派,实业家。墓茔座北朝南,为方形陵台式。墓椁在陵台中央。墓椁后置方座形碑,高3米,
在今新疆墨玉县东北和田河西岸。《清一统志·和阗》:玛尔占鄂勒氐“在塔喀克北六十五里,和阗城东北四百二十里”。
即今印度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附“广州通海夷道”: “ (提国) 其国有弥兰大河, 一曰新头河, 自北渤昆国来, 西流至提国北, 入于
北魏平城宫殿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高宗纪》:和平元年(460)“夏四月戊戌,皇太后常氏崩于寿安殿”。即此。
在今安徽太湖县西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太湖县“白沙镇”条下:“又县北百二十里有后部巡司。”
又作张把。唐建,在今四川三台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宁四年(897),“宣谕使李询至梓州,己巳,见(王)建于张杷砦”。即此。《元丰九域志》:郪县有张把镇。在今四川省三台县南。唐乾宁四年(897年)王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