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岩山

岩山

①在今河北滦县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滦州: 岩山 “状如虎踞,其东绝壁百仞。有洞十八,其三洞最大而深,在绝壁间,攀援莫上,下有石桥,一郡水口也”。

②一名龙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宋书·符瑞志》: 元嘉二十五年 (448),“甘露降丹阳秣陵岩山”。又 《孝武帝纪》: 大明八年 (464),“葬丹阳秣陵县岩山景宁陵”。即此。《寰宇记》 卷90升州上元县: “岩山在县南四十五里,其山岩险,名曰岩山。宋孝武帝改曰龙山。”

③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十一里。《晋书·苏峻传》:东晋咸和四年 (329),李闳率锐兵追张健、韩滉等,“及于岩山”。即此。

④即今浙江衢县西北营盘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衢州府西安县: 岩山在 “府西十里。四面壁立,绝顶平旷可数十亩,中有石井,冬夏不竭,相传黄巢常屯兵于此”。

⑤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二十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寿昌县: 岩山 “在县 (今寿昌镇) 北六里。有三峰,高数百丈,顶上有石,围抱如负扆”。

⑥在今福建沙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沙县: 岩山 “在县东十里。顶有砦,昔人避兵处”。


古山名。又称龙山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牛首山东北。南朝宋大明六年(462年)孝武帝葬殷贵妃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涧

    在今江西峡江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临江府:玉涧“出玉笥山, 回互纡曲,三十六涧之一也,下流入于峡江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临江府》:玉涧水“在峡江县(今巴邱镇)东北”。

  • 枋桥

    即今台湾台北县东板桥市。清光绪 《台湾地舆总图》 淡水县图: 台北府淡水县东有枋桥街。即今台湾省台北县驻地板桥市。清乾隆年间大陆移民至此垦殖,在东侧小溪上架一木板为桥,因称其地为枋桥。后移民渐增,多为

  • 越河

    又名月川水。即今陕西安康市西月河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: 月川水,“ 《旧州志》 谓之越河,在州西七里。自凤凰山东流至石泉,受迟河水,至汉阴受添河水。过越岭关,受白鱼沟水,又受恒河水。昔经牛山麓,明

  • 塘口隘

    在今广东乐昌市西北罗家渡镇。明洪武二十八年 (1395) 置罗家渡巡司于此。在今广东省乐昌市管埠东北、武水北。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置罗家渡巡检司治此。

  • 布伦托海县

    1922年改布伦托海设治局置,属新疆阿山道。治所在今新疆福海县。以县境布伦托海得名。1930年属阿山行政区,后直属新疆省。1944年改为福海县。旧县名。1922年由布伦托海设治局升县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

  • 高宛县

    西汉置,属千乘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。《史记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 载: 汉高帝六年 (前201),封丙倩为高宛侯。即此。东汉作“高菀县”,属乐安国。三国魏属乐安郡,作 “高苑县”。西晋属乐安国

  • 胡家坨

    在今河北乐亭县东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乐亭县: 胡家坨堡为 “民堡”。

  • 十八涧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。宋吴自牧《梦粱录》卷11:“十八涧在龙井山之西。”民国《西湖新志》卷2:“当其穿绕林麓,并括细流,不知凡几,约而举之,乃以十八为数。”近代与“九溪”合称“九溪十八涧”,为杭州胜景之

  • 堂狼山

    在今云南巧家县东部。《续汉书 · 郡国志》 注引 《南中志》: 朱提县 “西南二里有堂狼山,多毒草,盛夏之月,飞鸟过之,不能得去”。按,据 《水经·若水注》,堂狼山当在朱提西南二百里。

  • 市邱城

    即秦步高宫。在今陕西渭南市西南张胡村一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