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山河镇

山河镇

①北宋置,属真宁县。即今甘肃正宁县治。1930年正宁县迁治于此。

②一名头道沟。即今吉林和龙市东北头道镇。清宣统元年(1909)中日间岛协约开为商埠。


(1)镇名。(1)在山西省泽州县南部。面积218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山河村,人口1800。2000年由土河、衙道、追山三乡合置。产小麦、大豆、玉米、谷子。有水泥厂和铝土、铁矿。名胜有大冶寺。有公路接太洛公路。(2)在黑龙江省五常市中南部。面积22.5平方千米。人口6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山河村,人口2.9万。因依山濒河故称山河屯,镇以屯名。始称山河保,后改山河街,1945年改区,1947年改县。1948年改十区。1953年改山河镇,1958年改公社,1980年复镇。拉林河流经。产玉米、大豆、稻等。有木材加工、造纸、印刷、毛毡等厂。拉滨铁路经此,公路通五常与吉林省舒兰市。(3)在甘肃省正宁县北部、子午岭西麓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08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昔名杠树岭,为山货集散地,遂名山货,后演变为山河。金置山河镇,1929年正宁县治迁此。1949年设山河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5年置镇。盛产烤烟。有电力、铸造、机械、地毯、印刷、食品等厂。有农贸市场。长调公路经此。(2)集镇名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东南部、秦隆公路与隆泾公路交会处。山河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00。原名三合镇,后因滨河面山改今名。为县境东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塘铺

    即今贵州织金县西南五十里三塘镇。清初设塘汛,为自平远州城(今织金县)出西门第三站,故名。1932年置镇。1936年废。1984年复设三塘镇。

  • 东湖县

    清雍正十三年(1735)置,为宜昌府治。治所即今湖北宜昌市。1912年改为宜昌县。古旧县名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置,治今湖北省宜昌市。为宜昌府治。1912年裁府留县,并改以原府名宜昌为县名。

  • 西国县

    南朝宋改西充国县置,属北巴西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南部县西北。一说在今阆中市西南。梁改为西充国县。西魏又改为晋城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以西充国县改名,治今四川省南部县西北。属北巴西郡。

  • 十里店

    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古黄河南岸。唐、宋为河阴县地。北宋熙、丰年间因汴河口屡遭泥沙淤塞,岁岁开闭,所费不赀。遂于元丰二年(1079)开凿清汴工程, 自洛口开渠引水,经广武山北滩地至河阴十里店,注入汴河。在今

  • 崇阳陵

    为晋文帝司马昭的陵墓。在今河南偃师市南潘屯、杜楼二村以北枕头山墓地。《晋书· 文帝纪》 载: 咸熙二年 (265),“秋八月辛卯,帝崩于露寝,时年五十五。九月癸酉,葬崇阳陵”。

  • 麦大力庙

    即美岱召。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东美岱召。清康熙间范昭逵《从西纪略》三:“十六日卯刻起营,已刻至麦大力庙。”

  • 曲沃县

    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置,属正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曲沃县东南十里。北周移治今曲沃县南三里安吉村。隋开皇十年(590)移治今曲沃县,大业三年(607)属绛郡。唐属绛州。明属平阳府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

  • 北宋时对西藏前藏地区的汉译称。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 沿臧河 (今雅鲁藏布江) 南北两岸置乌如 (中央翼)、要如 (左翼)、叶如 (右翼)、如拉(分支翼) 等军政区域。吐蕃王朝灭亡后,原建置废,

  • 御 (禦) 儿

    亦作儿、 语儿。 春秋越国地, 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。《国语·越语一》: “句践之地,南至句无,北至御儿,东至于鄞,西至姑蔑,广运百里。” 汉袁康 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语儿乡

  • 天岭山

    在今广东龙门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龙门县:天岭山“高千仞,为一邑之望,一名指天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