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屏山

屏山

①又名平山。在今安徽泗县北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泗州》: 屏山 “列翠环抱,如屏幛然。一名平山,下有屏山湖”。

②在今福建建瓯市西北百里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 屏山 “横障水口,屹然如屏”。

③又名越王山。即今福建福州市北屏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州府: 越王山 “在府城北,半蟠城外。东联冶山。一名屏山,以形似屏扆也”。

④在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6建宁府: 屏山 “在崇安县东南,以形似名。宋刘子翚世居其下”。学者因称为 “屏山先生”。

⑤在今广西柳州市南一里。唐柳宗元 《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》: 驾鹤山 “南有山,正方而崇类屏者,曰屏山”。

⑥在今陕西延长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延长县: 屏山 “在县治南。以形似名”。


(1)古山名。在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东南。以形似名。宋刘子翚世居其下。学者因称为“屏山先生”。(2)区片名。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元朗西部。旧为乡镇,但却是新界西南地区行政中心,旧新界元朗理民府、田土厅及屏山警署均设于此。多平地,耕地面积辽阔,有规模较大的新式农牧场。屏山交通便利,轻便铁路、巴士路线都在此设站。名胜古迹有邓氏宗祠、灵渡寺、聚星楼、觐迁书室等。坑头村、坑尾村、上漳村等被定为“屏山文物径”旅游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下郦

    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)置,在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郦城。《史记·建元以来侯者年表》:“下郦,以故瓯骆左将斩西于王功,侯。”即此。《汉书·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》作“下鄜”。

  • 城阴城

    在今山东高密市西南四十里前田庄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4: 龙且城 “ (潍) 水西即且冢,冢南曰梁台,韩信囊沙壅水之地,亦曰城阴城”。

  • 崧子浦

    旧名崧塘。即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崧泽塘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崧子浦 “自顾会浦分流,至县东北五十里入吴淞江。《志》 云,今入江处为嘉定县之高家浜”。

  • 孙波

    西藏古代族部名。为苏毗的异译称。《新唐书·苏毗传》:“苏毗,本西羌族,为吐蕃所并,号孙波,在诸部最大。东与多弥接,西距鹘莽硖。”在藏文史籍《敦煌吐蕃文书》中,孙波为西藏最早十余小邦中之强者,最初在今西

  • 伊对噶珊

    亦作衣堆。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(库页岛)西海岸亚历山大罗夫斯克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库页岛上有“衣堆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海滨东南库页岛、费雅喀、鄂伦春等部旧

  • 雷峰塔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南岸夕照山雷峰上。北宋开宝八年 (975),吴越王钱俶因黄妃得子而建,故称 “黄妃塔”。明嘉靖年间,倭寇入侵,纵火焚塔,仅存塔身。于1924年9月倒塌,出土有木刻 《宝箧印经》 经卷

  • 散毛府

    元至元三十一年 (1294) 改散毛洞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。至正六年(1346) 改为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。元至元三十一年(1294年)以散毛洞置,治今湖北省来凤县。属四川行省

  • 清化径 (逕)

    即今广东始兴县南司前镇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寿安寺

    在今湖北巴东县。《清一统志·宜昌府》:寿安寺“在巴东县治西。唐贞观间建。宋寇准为令日,尝游其地。题咏甚多。明隆庆间改为学,万历十五年复为寺”。唐贞观年间建。在今湖北省巴东县。北宋寇准曾游此。明隆庆间改

  • 金寨崖镇

    即今甘肃榆中县北五十里金崖乡。清宣统 《甘肃新通志》 卷3兰州府金县图: 北有金寨崖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