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小纪镇

小纪镇

亦作小邾镇。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六十里小纪镇。清道光《泰州志》卷2:西北隅有小纪镇。


(1)在江苏省江都市东北部。面积72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小纪,人口5200。明称小纪庄,以纪姓在此摆渡而得名。解放初为小纪镇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改乡,1984年复置镇。2000年宗村镇、华阳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淡水鱼、蚕茧。有机械、建材、刺绣、针织、电力器材、电机、汽车配件等厂。平宜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真武庙大殿。(2)在山东省海阳市西部。面积169.4平方千米。人口6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小纪,人口4000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,肖敏之、纪悦信迁此建村,连二氏之姓,命名肖纪村;后演变为小纪。1950年属海阳县七区,1958年建小纪公社,1984年设镇。2000年泉水头乡并入。白沙河流经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花生、甘薯等。特产板栗。有服装、制鞋、纸箱、塑料制品等厂。青石公路经此。境内有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军区授予的“五虎村”。有榆山大会战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兴国府

    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兴国路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永兴县(今湖北阳兴县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黄石、大冶、阳新、通山等市县地。洪武九年(1376)降为兴国州。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朱元璋改

  • 东团镇

    在今江苏大丰县西南。旧属东台县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东台县:“东团镇在治东北七十里。”

  • 柳湖

    ①在今陕西延安市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延安府肤施县: 延利渠 “在府城南。旧时灌注城市,复穿城而出,溢为柳湖,入于延水”。宋范仲淹《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》 诗: “种柳穿湖后,延安盛可游。远怀忘

  • 上雄关

    明置,属石泉县。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石泉县:“西北有上雄关。”

  • 宁洋县

    明嘉靖四十五年(1566)由龙岩县东西洋巡司及永安、大田两县部分地置,属漳州府。治所即今福建漳平市西北双洋镇。《清一统志·龙岩州》:东西洋,“今宁洋县治。……以巡司为县治, 以东西洋皆安静为名”。清雍

  • 前蜀

    五代十国之一。唐大顺元年 (891) 王建攻取成都。天复三年 (903) 唐封为蜀王。天复七年(907),蜀王王建称帝于成都 (今四川成都市),国号大蜀,年号成武,史称前蜀。辖州六十四,县二百四十九,

  • 土木路

    即今河北尚义县东南四十里土木路乡。民国《张北县志》图:西南有土木路。

  • 迺州

    即延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北巴平、六寨间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有迺州。“迺” 当作“延”。

  • 罗婺部

    宋大理置,属威楚府。在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西北七十二里云龙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武定、禄劝二县地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武定路: “至段氏使乌蛮阿治纳洟胒共龙城于共甸, 又筑城名曰易龙。其裔

  • 南司州

    ①即司州。在今湖北安陆市。《寰宇记》卷132安州: “梁天监七年于此置南司州。后废州复为安陆县。”②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改北司州置,治所在义阳郡平阳县 (今河南信阳市)。北周改为申州。③北齐置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