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富民县

富民县

①辽置,为丰州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三十里白塔村西南古城。元至元四年(1267) 省入丰州。

②元至元十二年 (1275) 改黎灢千户置,属中庆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富民县东南五里旧县。明属云南府,迁治螳螂川北岸即今富民县。嘉靖中迁旧城,万历四十二年 (1614) 复还今治。后迁北山,崇祯十三年 (1640) 移还今治。民国初属云南滇中道。1916年直属云南省。

③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置,属威州。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东南十四里富民。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废入威楚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辽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白塔村,为丰州治。蒙古至元四年(1267年)废入丰州。(2)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,治今云南省楚雄市东南富民村,属威楚路。二十一年废。(2)今县名。在云南省中部。属昆明市。面积1030平方千米。人口13.8万。辖2镇、7乡(含1彝族苗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永定镇。因“境内尚觉富庶,故以富民称之”。《今县释名》:“滇池水之下委,为螳螂川,过县北,资为灌溉之利,故以富民名县。”唐属昆州。南诏为拓东节度地。宋大理时称黎瀼甸,属善阐府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置富民县,治今旧县,属中庆路。明、清属云南府。明万历初迁治今址。1913年属滇中道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0年属武定专区。1953年改属楚雄专区。1960年划归昆明市。地处滇中湖盆高原北部,石灰岩广布,普渡河流贯境内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产稻、蚕豆、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、烟草等。特产板栗、柑橘、鸡、香椿。工业有铸管、机械、水泥、预制构件、农机、黄磷、冶金、化工、金属制品、食品等。昆攀公路纵贯西部,昆东公路纵贯东部。名胜有河上洞、宝石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桃树镇

    在今江西浮梁县西北桃墅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浮梁县: 桃树镇在 “县西北百二十里。以桃树岭名”。古镇名。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北。明时置巡检司于此。清同治元年(1862年),太平军与清军

  • 柘林城

    又名柘林堡。在今上海市奉贤县南柘林镇西一里。因附近柘山上柘树成林,故名。北宋曾设袁部盐场于此。明嘉靖时,为防倭寇筑城防守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柘林镇 “城周四里,为防御要冲,南起漴缺墩

  • 永康溪

    金华江支流。一名南溪。在今浙江永康市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5:婺州永康、武义二县俱有“永康溪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武义县:永康溪“自永康县流入,又县本永康地,因名……北入金华县界而为南溪”。

  • 孔子山

    在今湖北黄州市北九十里,与新洲县交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黄冈县:孔子山“在县东百里。俗传孔子自陈、蔡适楚时登此,盖传讹也”。

  • 八寨

    明上林、忻城二县境红水河(泥江)两岸八个村寨之总称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上林县“周安堡”条:“八寨者曰思吉、曰周安、曰古卯、曰古蓬、曰古钵、曰都者、曰罗墨、曰剥丁,后又益以龙哈、布咳为十寨。其地东达柳

  • 武定府

    ①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武定路置,寻升军民府,万历中罢称军民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南甸县 (今云南武定县东七里旧城)。隆庆四年(1570) 徙治和曲州 (今武定县)。清属云南省,乾隆三十五年

  • 广城县

    ①南朝宋置,属魏兴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紫阳县南六十里。西魏废帝元年(552)并入宁都县。②西魏置,属番和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境。隋开皇中省入番和县。③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广城县置,属瀛州。治所在今河

  • 鸿沟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长平县置,属陈州。治所即今河南西华县。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西华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柳城县置,治今河南省西华县。属陈州。大业初改名西华县。

  • 哈巴山

    亦作卡巴山。在今新疆且末县西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 卷62: “卡巴山产金。《于阗乡土志》,在县东南一千二百余里枚勒卡恰克勒山西北,即小金厂。谨案: 《洪图》 作阔帕,或作卡拔。”

  • 克脱亨站

    明初改元忽帖罕站置,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大古洞河口大古洞村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海西东水陆城站有“克脱亨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