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堨村
即今安徽歙县西北十五里富堨镇。清乾隆《歙县志》 卷1 《都鄙》 有富堨村。
即今安徽歙县西北十五里富堨镇。清乾隆《歙县志》 卷1 《都鄙》 有富堨村。
即今广东阳江市西南闸坡港。明时为防御倭寇要地。
南宋置,属黎州。在今四川石棉县西北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淳熙二年(1175),吐蕃青羌首领“奴儿结率众二千寇安静砦。(范)成大调风山卒千人赴之,度其三日必遁,戒勿追。已而果然”。静,又作靖。在今四川省汉
唐置,在今陕西蒲城县西北。北宋废。唐置,在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。北宋时废。
又作纳默尔河。即今黑龙江省讷河市南讷谟尔河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:纳穆尔河“在墨尔根城南一百六十里。源出东南兴安岭。西流入嫩江”。
即今河故城县西北十八里西原隰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故城县:西有西原隰。
即冶坂津。一作野坂。在今河南孟县西南三十五里。《魏书·于栗䃅传》:“太宗南幸盟津,谓栗䃅曰:‘河可桥乎?’栗䃅曰:‘杜预造桥,余事可想。’乃编次大船,构桥于冶
在今四川邛崃县。 《集韵》: “, 乡名。 在临邛。”
在今陕西武功县西,接扶风县界。《元和志》卷2武功县:三畤原“在县西南二十里。高五十丈,西入扶风县界”。隋文帝葬于此,谓之泰陵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5扶风县:“《志》云:秦文公作鄜畤,宣公作密畤,灵公作吴阳
明洪武初改乌罗龙干等处长官司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乌罗镇。永乐十一年(1413)于此置乌罗府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铜仁府。清嘉庆二年(1797)改属松桃厅。明洪武初改乌罗
即今湖北襄阳县北古驿镇。《宋史·孟珙传》:“金人犯吕堰,珙……亟命诸军追击吕堰,进逼大河,退逼山险,砦军四合,金人弃辎重走。”明置驿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即今湖北省襄樊市北吕堰驿。南宋绍定六年(1233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