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宾川县

宾川县

①唐置,属羁縻殷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。北宋属商州。后废。

②1913年改宾川州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宾川县南二十里州城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61年迁今宾川县治牛井镇。


在云南省西部、金沙江南岸。属大理白族自治州。面积2627平方千米。人口32.7万。辖9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金牛镇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,中土大姓移滇,屯兵扎营,云集客居,谓宾者客也。境内有石宝溪(宾居河)、寒玉溪(大营河)、丰乐溪(炼洞河)三溪由西向东,并列奔流,形若“”字,故名“宾川”。明弘治六年(1493年)割太和县海东九里,云南县二里,赵州一里置宾川州(驻今县南州城),属大理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改为宾川县。1914年属腾越道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0年属大理专区,1956年属大理白族自治州。1956年县治迁石榴村,1958年迁驻金牛镇。1960年祥云、弥渡、宾川三县合并称祥云县,1962年三县分置。地处横断山地东缘。属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玉米、蚕豆、小麦为主,并产烤烟、甘蔗、棉花、花生、油菜籽等,盛产冬早蔬菜。特产蜜橘、“鸡山冷菌”、香叶天竺葵、甜叶菊。建有大型引洱海水入宾川工程。工业有水泥、制糖、印刷、食品、罐头、采煤、皮革等。祥宁公路纵贯县境,与下宾、宾平公路在县境作X形分布。名胜古迹有鸡足山、白羊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南薰桥为1936年4月红军长征战斗纪念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①一作䢵。 西周国名。 在今湖北安陆市。《左传》: 桓公十一年 (前701),“郧人军于蒲骚”。《史记· 楚世家》 正义引 《括地志》 云:“安州安陆县城,本春秋时郧国城也。” 后为楚所

  • 尼雅河

    在今新疆民丰县境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67:尼雅河“二源:一源出侠马山,一源出恰哈提山,合而北流曰乌鲁克沙依河。又北流迳苏拉瓦克西,又北流经英尔瓦提西,又北流经尼雅为尼雅河,东分三渠。又北流有他位竿水

  • 菟氏

    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昭公五年 (前537),楚莫敖屈生赴晋,过郑,郑伯“劳屈生于菟氏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尉氏县西北。

  • 巴蔓子墓

    俗称将军坟。在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东北民生路侧德兴里与莲花池交界处。巴蔓子为战国时巴国人。据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 记载:“周之季世,巴国有乱,将军蔓子请师于楚,许以三城。楚王救巴,巴国既宁,楚使请城

  • 郎仁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浪川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金阳县西南。后废。

  • ①西周时蒲国。春秋时灭于晋,为邑。在今山西隰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 庄公二十八年 (前666),晋伐骊戎,骊姬使言于晋献公曰: “曲沃,君之宗也;蒲与二屈,君之疆也,不可以无主……若使大子主曲沃,而重耳、

  • 迤南道

    清乾隆三十一年 (1766) 分迤东道置,属云南省。治所在普洱府城 (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)。领普洱、镇沅、元江、临安四府,辖境约当今云南景谷、镇沅、新平、峨山、华宁、开远等县、市以南地区。光

  • 狄泉

    一作翟泉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北隅。《左传》:定公元年(前509)正月,“晋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,将以城成周”。杜预注:“狄泉,今洛阳城内大仓西南池水也。时在城外。”又作翟泉。春秋周王城池。

  • 春秋郑地,后为晋邑。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年 (前563),“晋师城梧及制,士鲂、魏绛戍之”。古邑名。春秋郑邑,后入于晋。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。

  • 温河

    古玄水支流。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 温水 “出肥如城北,西流注于玄水”。即此。古今水系变迁多异,今已无法实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