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宝山

宝山

①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繁峙县: “宝山在县东南九十里,有南冶谷,路通直隶唐县、定州之境。”

②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东北老宝山城稍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嘉定县: 宝山在 “县东南八十里。明永乐十年,命海运将士筑此以建烽堠,周六百丈,高三十丈,为海运表识,昼则举烟,夜则明火,海洋空阔,一望千里。先是,居民尝见其地有山影,至是山成,因名曰宝山”。旧宝山县以此名。明万历十年 (1582) 为海涛冲没。

③在今福建建宁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建宁县: “宝山在县东二十五里。厥土白壤,宜陶。蓝溪经其下。有坪曰桐树坪,地势平夷,上多桐树。”

④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沂州“艾山” 条下: 宝山 “上有银坑。《志》 云: 宝山旁有乔家、黄泥、黑渗、白扭、双眸等洞。元时取银矿于此”。

⑤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南五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8彰德府: 宝山 “多产白石,陶人取以为器”。

⑥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南宝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34东莞县: 宝山 “在县东北五十五里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9广州: 宝山 “在东莞县。旧以山有宝置场烹银,名石瓮场,今山中有银滓犹存”。

⑦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翁源县: 宝山在 “县 (治今翁城镇) 北二十五里。山产铜矾。高千仞,周百余里,巅有巨石,下有池,环绕左右,东岩出泉,深不可测。岑水盖源于此”。

⑧在今广东兴宁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兴宁县: 宝山在 “县东北六十里。高六十余丈,周三十里。势若树屏,循、潮二州之分水岭也。唐韦衮刺潮州经此,因名丞相岭。有巨石如马,外险中衍,曰石马峒。《志》 云: 元末陈友定采矿于此,得银数百万,因名宝山。明嘉靖中,贼据石马峒为乱,讨平之”。

⑨在今广东化州市旧城内。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卷4化州: 宝岭 “一名宝山。在州城南隅,城垣跨山之巅,州堂面之,旧有览胜亭”。

⑩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四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7高州: 宝山 “在州治之后,去城二里。创登高亭于上,凭高一眺,郡之山、水、城市,表里如画,为一郡登临胜处。《图经》 云: 有麖鸣则赦书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电白县: 宝山 “旧县治北一里。秀丽特立,形如园珠。宋绍兴间创登高亭,植松于上,为郡登临之胜。山之麓有送龙冈,其南为狮子坡,县治凭焉”。

(11)即今四川泸州市西郊之忠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3泸州: 宝山 “在州城。初名宝子山,为巡检廨。陈公损之,移廨山西,建堂其山,袁公说友名其堂曰 ‘江山平远’。易堡子为宝山,皆大书揭之。下瞰城郭,万瓦鳞集,两江合流,诸山拱揖,真胜绝也”。

(12)在今云南建水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建水州: 宝山在 “城西南二里。相传山产石宝,夜有火光”。


(1)古山名。在今广东省深圳市北。唐属宝安县。(2)集镇名。(1)在吉林省磐石市南部。宝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000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始建屯落,以山得名。有农机修配、粮油加工等厂。通公路。(2)在云南省宣威市东北部、宝山坝子北缘。宝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6350。村东北山形似“二龙抢宝”,故名宝山。产玉米、马铃薯、稻、麦类、烤烟、生姜等。特产豆腐干。为云、贵边境物资集散地,有公路西接天杉公路。(3)村名。在福建省沙县东南部、文笔峡东侧。属大洛乡。人口700。以山林丰富得名。有药场两处,培植黄连、田七、木香、白术、丹皮等中草药材并饲养梅花鹿。有公路接新集公路。有明邓茂七起义根据地陈山寨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徐家店

    即今河北乐亭县西北二十五里徐家店乡。清光绪 《乐亭县志》 卷2有徐家店集。集镇名。在吉林省扶余县北部。人口300。徐家店乡人民政府驻地。清乾隆十六年(1751年)徐姓始居开店,故名。通公路。

  • 谷罗县

    西汉置,属西河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。一说在准格尔西北纳林乡境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南古城渠。属西河郡。东汉初废。

  • 阿什哈达摩崖碑

    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南三十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的断崖绝壁上。为明代两摩崖刻石。第一碑刻于绝壁中部,坐北朝南,高出水面10米。此碑通高135厘米、宽70厘米,刻字三行。第二碑在第一处西侧40米处的山脚斜

  • 务乡

    即蓩乡。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陕州》 “地肺山”条:“务乡在(灵宝)县西南三十里。”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北。东汉建武元年(25年)赤眉起义军西入弘农,李松与赤眉军战于此,松等大败,死者三万余人。

  • 乐安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仪陇县。在今四川仪陇县北四十五里乐安观。②在今山西代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顺元年(890)胡三省注引 《考异》:“《太祖纪年录》:……李存孝引前锋与赋战于乐安镇,赋军大败,遁走。”③本清

  • 蒙头荡 (盪) 石

    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里八濛山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张飞传》: 魏将张郃 “别督诸军下巴西,欲徙其民于汉中,进军宕渠蒙头荡石,与飞相拒五十余日,飞率精卒万余人,从他道邀郃军交战,山道迮狭,前后不得相救,飞遂破

  • 灵岩

    ①在今山西大同市西三十二里云冈镇。北魏建石窟寺于此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武州川水“又东转径灵岩南,凿石开山,因岩结构,真容巨壮,世法所希,山堂水殿,烟寺相望,林渊锦镜,缀目新眺”。②在今江

  • 东德尔山

   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乌喇特》:东德尔山“在旗(治所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村)西北一百二十里”。

  • 穹荡 (盪) 山

    即崛山。 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罗次县: 穹荡山 “在县 (今碧城镇) 南十五里。 乌蛮谓之堀峰”。

  • 克蚌河

    今内蒙古多伦县北黑风河(蛇皮河)。清乾隆《口北三厅志》卷2:克蚌河“在上都牧场东北。亦名克衣绷河。南流入上都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