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廉城
即定廉县。在今四川理县北上孟乡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 贞元九年 (793),遣大将军董勔、张芬讨吐蕃,“分出西山、灵关,破峨和、通鹤、定廉城,逾的博岭,遂围维州”。
即定廉县。在今四川理县北上孟乡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 贞元九年 (793),遣大将军董勔、张芬讨吐蕃,“分出西山、灵关,破峨和、通鹤、定廉城,逾的博岭,遂围维州”。
一名聚落堡。在今山西大同县北三十里聚乐堡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 “聚落堡在大同县(治今大同市) 东六十里。……明天顺三年筑堡,城周三里。”
元延祐七年(1320)置,属海西辽东哈思罕等处万户府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郊海浪河注入牡丹江处古城。一说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。后废。
亦作鱼沟镇。宋置,属宿迁县。即今江苏淮阴县西北渔沟镇。为往来通道。清有把总驻守。唐皇甫冉 《渔子沟寄赵员外裴补阙》 诗: “欲逐淮潮上,暂停渔子沟。” 即此。(1)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部。面积98平
即蒲矶山。今湖北蒲圻市西北赤壁山。
东汉兴平二年(195)分乌程县置,属吴郡。治所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。三国吴废。古县名。东汉兴平二年(195年)析乌程县置,约治今浙江省湖州市西北。属吴郡。三国时废。
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德庆州: 罗旁水 “在州西四十五里。源出废都城县,南流七十里入江。水口有石,其纹如罗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 ·肇州府》: 罗旁水 “自西宁县流入西江。曰罗旁口”
又称蒲松镇。即今上海市长宁区西北部北新泾镇。清同治《上海县志》卷1《镇市》:“北新泾市,县西二十一里。”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上海县:“最西有蒲松镇,一名北新泾,跨吴淞江支流新泾港上。”
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大现礁。1935年命名大觅出礁。1947年改名大现礁。
①东汉建安二十二年 (217) 刘备置,属益州。治所梓潼县 (今四川梓潼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江油、安县以东,绵阳、盐亭以北,剑阁以西,陕西宁强、四川青川以南地区。西晋属梁州,永嘉后移治涪县 (今四川绵
亦作诺水。即今四川通江县西北小通江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通江县: 渃水 “在县治西,源出陕西南郑县之青石关,经众山中,流入县界,南流而东,折注于达州之渠江。亦曰宕水。亦曰诺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