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陶县
亦作定陶县。西汉置,属定襄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黄合少镇北二十家子古城(此古城址内曾出土汉“安陶丞印”封泥)。东汉废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南美岱二十家子古城,一说即今呼和浩特市东南黄合少乡城墙村古城。属定襄郡。东汉废。
亦作定陶县。西汉置,属定襄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黄合少镇北二十家子古城(此古城址内曾出土汉“安陶丞印”封泥)。东汉废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南美岱二十家子古城,一说即今呼和浩特市东南黄合少乡城墙村古城。属定襄郡。东汉废。
古今所指不一。①指今吉、黑二省之松花江。《辽史· 圣宗纪》: 太平四年 (1024),“诏改鸭子河曰混同江”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“生女直地有混同江、长白山,混同江亦号黑龙江。”②指今黑龙江省东部之牡丹
即今湖南花垣县南五十七里吉卫镇。旧为永绥厅治。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永绥厅图:西南有吉多铺。
元元贞元年(1295)升攸县置,属天临路。治所即今湖南攸县。明洪武二年(1369)改为攸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攸县置,治今湖南省攸县。属潭州路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攸县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降
即今山西岚县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二》:东村镇“在岚县东南四十里。有堡”。1950年岚县迁治于此。在山西省岚县中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76.4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村,人口1.1万。1
在今河南偃师市南。《后汉书·孝和帝纪》:永元十六年(104)十一月己丑,“行幸缑氏,登百岯山”。即此。
俗称哈叭桥。在今北京市通县城东关外稍南北运河上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三》: 南薰桥“在通州东关外稍南通惠河上,为宝坻、香河大路”。
即今福建闽清县治梅城镇。县城有梅溪,故闽清县别号梅城。(1)古地名。(1)在浙江省建德市区东30千米。原为严州府治。初建于武周神功元年(697年),重建于北宋宣和三年(1121年),因城堞形似梅花而得
又名海岛。在今云南大理市北洱海中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 卷5载: “大釐 (理) 城……东南十余里有舍利水城,在洱河中流岛上。四面临水,夏月最清凉,南诏常于此城避暑。” 即在此岛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:
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。彭沛谷,为苻秦时卢水胡,立堡于贰县,附于苻登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 “苌攻彭沛谷堡,陷之。” 即此。
即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东南多布库尔河,为嫩江支流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3:“多布库尔河,《通志》作多博库里,《盛志》作多博和里,蒙古语:多博,隆也;和里,二十数也。《纪略》作多布科尔,《提纲》作博库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