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南

安南

唐调露元年(679)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,简称“安南府”或“安南”。“安南”之名始此。五代晋时独立,建国号为大瞿越,后又作大越。北宋开宝三年(970)封其王为安南郡王;八年又封为安南都护、交趾郡王;南宋淳熙元年(1174)改封安南国王,此后遂称其国为安南。明永乐五年(1407)成为明朝一省,于其地置交趾布政司,宣德二年(1427)独立,仍称安南。清嘉庆八年(1803)改国号为越南,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,我国民间仍沿称其地为安南。


唐调露元年(679年)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,简称安南府、安南。“安南”之名始此。五代晋时独立,建国号为大瞿越,或大越。北宋开宝三年(970年),封其王为安南郡王;八年又封为安南都护、交趾郡王;南宋淳熙元年(1174年)改封安南国王,此后遂正式称其国为安南。明永乐五年(1407年),成为明朝一省,于其地置交趾布政司,宣德二年(1427年)独立,仍称安南。自宋迄元、明、清各朝均接受册封。其南部疆域不断扩张,早在11世纪,即蚕食南部邻国占城领土,15世纪以后,逐渐占有占城国全部和真腊国(今柬埔寨)一部分,拓地至暹罗湾。清嘉庆八年(1803年)改国号为越南,光绪十年(1884年)沦为法国保护国,分其国为东京(北圻)、安南(中圻)、交趾支那(南圻)三部,但直到1949年前,我国民间仍沿称其地为安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夏侯堡

    在今陕西耀县南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三》: 夏侯堡 “一名鱼池堡。元末州治毁,尝移治于此。明嘉靖二十五年复筑堡城”。

  • 取虑县

    秦置,属泗水郡。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北七十四里高楼乡潼郡村。西汉属临淮郡。东汉属下邳国。三国魏属下邳郡。西晋属下邳国。北魏属临潼郡。南朝梁废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北。属泗水郡。西汉属临淮郡。东

  • 曲甸湖

    在今云南楚雄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楚雄府》:曲甸湖“在楚雄县东北三十里。川原平阔,多水族之利。有南坝,本朝康熙年修筑”。古湖泊名。在今云南省楚雄市东北。有南坝,清康熙时筑,以蓄水溉田。

  • 秀水

    ①又作绣水。在今浙江嘉兴市北。宋张尧同《嘉禾百咏·秀水》:“好景明于画,长浮五色波。”《清一统志·嘉兴府》:秀水“即南湖之下流,北入运河。相传水浮五色,见者获庆。亦称绣水,邑名因此”。②在今湖南慈利县

  • 清河关

    明置,属三万卫。即今辽宁开原市西南后施家堡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2开原: 清河关在 “城西南六十里”。

  • 凤翔路

    金大定二十七年(1187)分熙秦路东部置,治所在凤翔府(今陕西凤翔县)。辖境相当今秦岭以北,陕西麟游、扶风、周至及甘肃崇信、平凉等县以西,葫芦河流域以东,宁夏同心、海原二县以南地区。金末废。金大定二十

  • 色许

    亦名杂渠卡、杂曲卡。即今四川石渠县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登科府石渠县:“德尔格忒土司北区地。即杂渠卡,一名色许。宣统元年改流设县。”

  • 茅冈寨

    亦名茅冈隘。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北茅冈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永定卫: 茅冈寨 “明初伐蜀,周德兴引兵道此,克其隘”。

  • 勒乌围

    在今四川金川县东勒乌乡。为清代金川土司重要根据地。清乾隆四十年 (1775),征金川,攻破勒乌围,莎罗奔遁噶尔崖。事定。有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。设重兵驻防于此。即今四川省金川县东勒乌。与噶喇依(

  • 长湖

    ①即镜湖。又名鉴湖。东汉永和五年(140)由会稽太守马臻主持修筑,在今浙江绍兴市南会稽山北麓。周三百余里。唐以后逐渐淤浅,至南宋大部被围为田。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》:镜湖“在山阴县(今绍兴市)南三里。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