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南

安南

唐调露元年(679)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,简称“安南府”或“安南”。“安南”之名始此。五代晋时独立,建国号为大瞿越,后又作大越。北宋开宝三年(970)封其王为安南郡王;八年又封为安南都护、交趾郡王;南宋淳熙元年(1174)改封安南国王,此后遂称其国为安南。明永乐五年(1407)成为明朝一省,于其地置交趾布政司,宣德二年(1427)独立,仍称安南。清嘉庆八年(1803)改国号为越南,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,我国民间仍沿称其地为安南。


唐调露元年(679年)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,简称安南府、安南。“安南”之名始此。五代晋时独立,建国号为大瞿越,或大越。北宋开宝三年(970年),封其王为安南郡王;八年又封为安南都护、交趾郡王;南宋淳熙元年(1174年)改封安南国王,此后遂正式称其国为安南。明永乐五年(1407年),成为明朝一省,于其地置交趾布政司,宣德二年(1427年)独立,仍称安南。自宋迄元、明、清各朝均接受册封。其南部疆域不断扩张,早在11世纪,即蚕食南部邻国占城领土,15世纪以后,逐渐占有占城国全部和真腊国(今柬埔寨)一部分,拓地至暹罗湾。清嘉庆八年(1803年)改国号为越南,光绪十年(1884年)沦为法国保护国,分其国为东京(北圻)、安南(中圻)、交趾支那(南圻)三部,但直到1949年前,我国民间仍沿称其地为安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沙田埠

    即今江西宜春市西南沙田。明嘉靖《袁州府志》卷2宜春县:“沙田(市),县西薦外。”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5:宜春县西南有沙田铺。

  • 临渝县

    ①一作临榆县。西汉置,属辽西郡。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东北。东汉移治今河北抚宁县东榆关站 (一说在今河北山海关)。西晋废。②唐武德初置,为平州治。治所在今河北滦县西北。二年 (619) 移州治卢龙县 (今

  • 一统暗沙

    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北部,位于中沙群岛与香港之间。距中沙大环礁约140海里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一统暗沙。郑资约《南海诸岛地理志略》载:一统暗沙“沙东西长二浬,宽一浬,平均深度8—9寻,最浅处有达6.

  • 信安镇

    即今河北霸州市东五十里信安镇。为金信安县治。在河北省霸州市中北部。面积54.6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信安,人口1.9万。传西汉名将韩信曾在此安营屯粮,故名。唐置淤口关,后被契丹占据。五代

  • 阆中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阆州置,治所在阆中县 (今四川阆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、苍溪、南部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阆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阆州置,治阆中县(今四川阆中市)。辖

  • 白皋津

    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北岸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元二年(759),史思明分四道进兵汴州,令“史朝义自白皋”济河。即此。

  • 郡王旗

    即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中旗。清顺治六年 (1649) 置,驻地即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(阿腾席连镇)。民国间属绥远省,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58年与扎萨克旗合并,改设伊金霍洛旗。旧旗名。1

  • 罟网溪

    即今浙江淳安县西南凤林港。宋 《景定严州续志》 卷8遂安县: 罟网溪 “自衢境发源,与邑境诸小涧合,流至于东亭,与双溪诸水合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遂安县: 罟网溪 “源自衢州,流入县界,又东北入武强

  • 慕寮江

    在今广西藤县西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藤县: “西有幕僚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藤县: 慕寮江“源出罗幔岭,分二流,流二十里而复合于藤江”。

  • 大共镇

    在今安徽祁门县北五十里大洪岭下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4祁门县:大共镇“在县北。绍兴二十三年正月例罢收税坊”。元、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大共山“下旧有大共镇。元置。今废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