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远砦
①北宋咸平六年(1003)置,属府州。在今陕西府谷县西南。
②北宋天禧二年(1018)置,属秦州。即今甘肃武山县治。熙宁五年(1072)改属通远军。崇宁三年(1104)升为县。金仍废为砦,元至元中复置县。
③北宋皇祐三年(1051)改三江砦置,属淯井监。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三江乡。宣和三年(1121)以砦为堡。四年(1122)复为砦,属长宁军。南宋嘉定四年(1211)属安宁县。元废。
①北宋咸平六年(1003)置,属府州。在今陕西府谷县西南。
②北宋天禧二年(1018)置,属秦州。即今甘肃武山县治。熙宁五年(1072)改属通远军。崇宁三年(1104)升为县。金仍废为砦,元至元中复置县。
③北宋皇祐三年(1051)改三江砦置,属淯井监。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三江乡。宣和三年(1121)以砦为堡。四年(1122)复为砦,属长宁军。南宋嘉定四年(1211)属安宁县。元废。
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废华荣庄和旧衙坪两经历署置华坪县,属永北厅。治所在旧衙坪(即今云南华坪县)。民国初属云南腾越道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3年迁治今华坪县东北五十二里华荣庄。1950年复迁
在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南柳埠镇灵鹫山九塔寺内。寺已废。塔始建于唐,单层八角,顶有小塔九座,通高13.3米。明人许邦才《九塔寺记》称此塔“一茎上而顶九各出,构缔诡巧,他寺所未经有”。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
一作赫图阿拉。又称黑秃阿拉、黑图阿喇。为后金的都城。即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三十里永陵镇东老城。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三十一年 (1603)筑。《清太祖实录》 卷3: 癸卯春正月,“上自虎拦哈达南冈移于祖居苏
即今青海东部隆务河。为黄河支流。源出泽库县东,北流经同仁县,至尖扎县东南入黄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西宁府丹噶尔厅: “隆武河出循化厅西南番地,北流汇为保安大河,北入循化。”
春秋郑地,后为晋邑。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年 (前563),“晋师城梧及制,士鲂、魏绛戍之”。古邑名。春秋郑邑,后入于晋。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。
运河名。今江苏淮安市北一段里运河的前身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一》: 清江浦 “旧为沙河。土名乌沙河。古运道,自郡城东北入淮。《旧志》,宋转运使乔维岳开此,直达清口。明永乐初,陈瑄重浚置闸,更今名。为水陆
在今江苏吴县东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长洲县:尹山湖“其西北接渎墅诸湖,及车坊漾之水,委流亦入于三泖”。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北,位于石岛之北七连屿范围内。1935年和1947年公布名称均为南岛。因在中岛东南方,故名。中国渔民向称三峙,因在北、中、南三岛中,排行第三,故名。
即今广东深圳市宝安区西北福永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东莞县: 福永镇 “在县西南。有福永巡司,旧为屯门固戍寨,洪武三年改置巡司,三十一年迁于福永村,因改今名”。(1)古镇名。即今广东省东莞市南
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北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31双流县:七里湾桥“在县东十三里。省南冲衢。西源金花堰,东合簇桥河。乾隆六年修。俗名小金花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