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绍兴十四年(1144)分利州路置,治所在兴元府(今陕西汉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梓潼、南部、营山、平昌以北,陕西秦岭以南,宁强、勉县以东的汉中盆地一带。此后屡有分合。蒙古中统元年(1260)废。南宋
北魏太和中置,属大宁郡。治所即今河北万全县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和中置,治今河北省万全县。属广宁郡。后省。
东晋十六国之一。东晋太元十年(385),鲜卑族首领乞伏国仁称大单于,建元日建义,筑勇士城(今甘肃榆中县东北)而都之。十三年(388),其弟乾归称河南王,迁都金城(今甘肃兰州市西北西固城)。后又迁都苑川
即今山西阳城县西南析城山。最高峰海拔1951米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 “底柱、析城,至于王屋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东郡濩泽县: “ 《禹贡》 析城山在西南。” 《水经·沁水注》: 上涧水 “南历析城
西汉置,属陈留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封丘县东南四十六里平街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封丘县东。西晋废。
在今福建泉州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晋江县: 晋安驿在 “府治西肃清门内。元曰清源站,明朝洪武九年改置驿”。
即蓬多城。又作彭多、盆多宗。即今西藏林周县北旁多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置,治今西藏自治区林周县旁多。1962年撤销,并入林周县。
亦作吐屈真川。即今青海共和县西北柴集河 (沙珠玉河)。一说即今青海乌兰县东南茶卡盐湖东南流出之惠农河。《宋书·鲜卑吐谷浑传》: “屈真川有盐池。”即“吐屈真川”。
即灵竹县。在今广西横县西北石塘镇灵竹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永定县: “开宝六年,废峦州武灵、罗竹二县入焉。” 罗为灵之讹。
北宋置,属番禺县。在今广东番禺市西北钟村镇之谢村东南胜石坊附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