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威州镇

威州镇

①又名天威城。即今河北井陉县北十六里威州镇。北宋初为天威军治,熙宁中又为井陉县治。金又为威州治。

②即今四川汶川县,西临岷江。西南距汶川旧县(今绵虒镇) 四十里,东北距茂州 (今茂县) 九十里。民国 《川西边事辑览》 第八编: 威州 “由汶至此共计四十里。其地为岷、沱两江合流之所,东南北三面皆在汶川境内,故有借土管民之说。理番设有县佐在此。由此北溯岷江而上,为入茂松之路; 西沿沱江而行,为入理懋之路”。1952年汶川县迁治于此。


(1)在河北省井陉县东北部。面积79.4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北岸村,人口750。金、元为威州治,故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稻、谷子。为县水稻主产区。盛产苹果、红果、红枣。泉水资源丰富,渔业居县首位。有腐竹、建材、造纸、化工等厂。省太行山开发研究试验厂驻此。宜沙公路经此。(2)在四川省汶川县东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29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威州,人口8900。北周为汶川县、汶山郡治。1953年设威州镇。1958—1963年为茂汶羌族自治县治所。1992年威州乡并入。主产油菜籽、荞麦、豆类,盛产苹果、花椒、核桃。有铁、金刚砂、石膏等矿。有农机、水泥等厂和林场。州牧机、汶川造纸厂、汽车大修厂等驻此。南汶公路、成阿公路经此。有姜维城古迹。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于此建乡苏维埃,留有石刻标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毛革阿根寨

    在今四川松潘县西毛儿盖乡(上八寨)西南阿俄村。清雍正四年(1726)置毛革阿根寨土千户。

  • 马岭场

    明洪武初置盐场,在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昌城镇南。后裁。

  • 石窟岩

    在今广东阳春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春县:石窟岩“在县西北百三十里。有上、下二岩,上岩轩敞,陆路可抿雷廉。下岩从水中出,可通小舟,石壁奇绝”。

  • 台县

    西汉以台邑为侯国,属博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十三里。高帝六年(前201)封东郡尉戴野为台侯,即此。后属济南郡。景帝三年(前154)废台国,改为台县。东汉属济南国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景帝三年(前

  • 天湖山

    ①即今福建永春县西北天湖山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春州》:天湖山“在州西北一百里。峭崿摩空,有泉四时不竭”,故名。②在今福建建瓯市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9建宁府《景物下》:天湖山“在瓯宁县北十里北津下,其山

  • 定西砦

    北宋建隆三年 (962) 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四十五里渭河北岸。

  • 阎村店

    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北十八里阎村,北临肥乡县。清设堡。《清一统志 · 广平府二》“郭方堡” 条下: 阎村堡 “在 (成安) 县东北十八里”。

  • 宝安州

    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割建乡城十四村及建蒂四村置,属建昌路。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境。二十六年 (1289) 废。

  • 源雀镇

    在今江苏邳州市东南。《大金国志》 卷26: 正大四年 (1227),“是时大军长驱而南……国兵于是并力守黄河,保潼关。自黄河洛阳、三门、析津,东至邳州之源雀镇,东西长二千余里,差四行院守御”。

  • 药 (藥) 儿岭

   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广明元年 (880) 八月,“李克用自雄武军引兵还击高文集于朔州,李可举遣行军司马韩玄绍邀之于药儿岭,大破之”。胡三省注: “药儿岭在雄武军西。”②又名鹞儿岭。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