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如东县

如东县

1945年11月苏中革命根据地改如皋县置,治马塘(今江苏如东县西马塘镇)。1949年4月属苏北行署区。1952年11月复属江苏省。


在江苏省东南部、黄海之滨。属南通市。面积 1872 平方千米。人口109.3万。辖20镇。县人民政府驻掘港镇。古为产盐地,东晋义熙七年(411年)属如皋县。北宋设掘港、丰利、栟茶、马塘、古坳诸盐场。1912年境内设掘港、苴镇、丰利、双甸、岔河、马塘六行政局。1940年析如皋县置如西县(白蒲、丁堰、柴湾间通扬运河一线以东仍称如皋县,驻马塘;以西称如西县)。1945年如皋县改名如东县,以地处古如皋县之东乡得名;如西县则复名如皋县。俟后东台县栟茶镇及其以南各乡和栟北区来属。1949年属苏北行署区南通专区。1951年迁治掘港。1952年改属江苏省南通专区。1954年划白蒲、丁堰等22乡归还如皋县。1956年将四窑、五港二乡划归南通县。1959年又将旧场公社划归海安县。1970年属南通地区。1983年划属南通市。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南黄河滨海平原,河流有如泰运河、南凌河、栟茶运河和江海河、九洋河、马丰河、掘苴河等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棉花和花生、油菜籽、黄麻、薄荷等。岸外为吕四渔场。沿海滩涂盛产文蛤、竹蛏等。北渔、南港、东凌、环渔为主要渔业基地。有纺织、食品、化学、机械、电子、建材等工业。如掘、掘青、掘李等公路经此;洋口港为古长江入海口,水域深广。古迹有宋代范公堤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硕古里山

    即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金沙江与雅砻江间之沙鲁里山脉。民国杨仲华 《西康纪要》: 沙鲁里山脉,“硕古里山,在瞻化县西北”。

  • 小屿寨

    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小屿岛。明洪武年间置巡司于此。嘉靖十三年(1534)废。

  • 合水城

   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。唐置合江守捉于此。在今四川省茂县西北。唐置为合江守捉,属翼州。

  • 坚城集

    在今安徽砀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砀山县:坚城集“在县西大河北岸,西接虞城县界,旧为大河冲要”。

  • 罗眉川

    在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。明正德《云南志》 卷11丽江府: “兰州,唐时地属南诏,为卢蛮所居,名罗眉川。”

  • 大白阳堡

    明成化初置堡。在今河北宣化县东北六十里大白阳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万全都司:大白阳堡“堡地平坦,其镇墩古道梁、毛家墩等口皆极冲”。

  • 长汀村

    即今福建上杭县北九洲。唐开元二十四年(736)始置汀州及长汀县,尝为州、县治。旋徙治东坊口(今长汀县东北东街),又迁白石村(即今长汀县治)。

  • 陆凉卫

    又作六凉卫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今云南陆良县南三里旧城。因水患,永乐六年(1408)迁治今陆良县城。清康熙七年(1668)废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今云南省陆良

  • 丹江厅

    清雍正七年十二月(1730)置,属都匀府。治所即今贵州雷山县。1913年改丹江县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置,治所在今贵州省雷山县北老丹江城。1913年改为丹江县。

  • 纪南城

    即春秋战国时楚国郢都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城)西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江陵县注引《荆州记》:“县北十余里有纪南城,楚王所都。”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江陵西北有纪南城,楚文王自丹阳徙此。”《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