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白楼

太白楼

①在今山东济宁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:太白楼“在州南城上。唐李白游任城,县令贺知章觞白于此,后人因建楼焉”。楼原在任城故城内。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)移今址。

②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9汉阳军:太白楼“在军北十里”。唐李群玉《汉阳太白楼》诗云:“江上晴楼翠霭间,满帘春水满窗山。青枫绿草将愁去,远入吴云瞑不还。”


(1)又称谪仙楼、太白祠、青莲祠。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矶。是后人纪念唐代诗人李白而建造的宏大楼阁。李白晚年寄寓当涂,曾多次来游,写诗作词。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,宋、元、明、清,屡毁于兵火,今楼为清光绪年间建筑。依山而建,前后三进,左右回廊,青石台阶。主楼3层,飞檐翘角,黄绿琉璃瓦顶,雕梁画栋,金碧辉煌。大门上有“唐李公青莲祠”金书横额,檐下两壁嵌有重修太白楼碑记和李白生平碑文。一楼迎面一巨大屏风,绘有李白漫游采石画,壁上挂李白游踪图。楼上黄杨木雕李白像,栩栩如生;有李白手书拓本和各种版本诗集陈列。登楼远眺,千里江流,尽收眼底,素有“风月江天贮一楼”之称。现为“李白纪念馆”驻地。(2)在安徽省歙县城西练江南岸、太平桥西端。背靠披云峰,侧有新安碑园。相传李白访歙州名士许宣平,在此饮酒赋诗得名。许宣平于唐景云间隐居歙县紫阳山南坞,后有题壁诗:“居隐三十载,筑室南山巅。静夜玩明月,闲朝饮碧泉。樵人歌垅上,谷鸟戏岩前。乐矣不知老,都忘甲子年。”天宝间李白自翰林出,在洛阳传舍见这首传抄的诗篇,赞曰:“此仙人诗也!”于是前来访许宣平,未遇。留下《题许宣平庵诗》:“我吟传舍诗,来访真人居。烟岭迷高迹,云林隔太虚。窥庭但萧索,倚柱空踌躇。应化辽天鹤,归当千岁余。”楼始建于唐,屡圮屡兴,现有前后两进,依山傍水,古雅飘逸,显示出徽派楼宇建筑的风貌。内有书画文物陈列,向游人开放。(3)即太白酒楼。在山东省济宁市南部旧城墙之上。传为唐代诗人李白客游任城(今济宁市)时饮酒处,后人建楼以纪念,唐人沈光篆书作文。楼原在任城故城内,元代重修。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移今址。1948年因战火毁坏,建国后重修。二层飞檐,歇山式顶,通高20米。二楼内有“诗酒英豪”匾额,壁嵌李白、杜甫、贺知章阴线浅刻画像,系明万历年间李汉章立石。外壁周围镶金、元、明、清各代碣石40余块,有“太白一去不复留,任城尚有崔巍楼”之语。现已辟为李太白纪念馆。楼下存“”字刻石一方,传为李白手书,系清嘉庆十年(1805年)运河边出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邓家埠市

    即邓埠镇。今江西余江县驻地。

  • 天庆观

    ①即今江苏苏州市城内玄妙观。建于晋咸宁年间,初名真庆道院。唐改开元宫。北宋祥符中改名天庆观。元改玄妙观。②唐贞观年间建。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西二里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离归州,出巫峰门,过天庆观

  • 北斗滩

   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八十里沅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陵县“沅江”条下:北斗滩“怪石凡七,隐立若斗杓也”。

  • 西阳集

    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南西阳镇。民国《涡阳风土记》卷2:西阳集在“东南四十里。……有范蠡冢,在集西”。在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南。清同治二年(1863年)捻军领袖张乐行于此被捕,不久遇害。

  • 莲花泡站

    亦作四站。清光绪七年 (1881) 置,在今黑龙江省林口县西北莲花乡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“正南距 (三姓) 城二百五十里四站,即莲花泡站。”

  • 柏叶铺

    即白箬铺。今湖南望城县西南白箬乡。

  • 青山矶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东北二十五里大江滨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黄陂县: “端平三年,寓治青山矶。” 《元史·世祖纪》: 至元十一年 (1274) 十二月,“阿术率万户晏彻儿等四翼军对青山矶泊”。即此。明、清

  • 嵬山

    ①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3沁水县: 嵬山在 “县东九十里。一名隗山,其形峻岌,与群山连绵不绝”。②即今浙江东阳市东北五十里巍山屏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东阳县: 嵬山 “与大白 (山)

  • 栖止堡铺

    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。民国 《荣经县志》 卷2: 栖止堡“城西南三十里安箐坝”。

  • 瓯越

    ①东瓯之别称。本越族一支,秦、汉时分布于今浙江南部瓯江流域一带。西汉惠帝时封其首领摇为东海王,都东瓯,故称瓯越。后世因以此为今浙江南部或温州市的别称。② 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 有西瓯,当居南越西部地。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