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液池

太液池

①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)于建章宫北开凿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,汉长安城内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建章宫“北治大池,渐台高二十余丈,命曰太液池,中有蓬莱、方丈、瀛洲、壶梁,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”。《汉书·昭帝纪》:“始元元年春二月,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。”颜师古注:“太液池者,言其津润所及广也。”

②唐于大明宫北兴建,在今陕西西安市北偏东。池分东、西两部分,西部较大,中间以渠道相连。

③指今北京西城区南海、中海、北海。金始称太液池,元名西华潭,相当今中海、北海。明初拓建南海,亦称金海。清又称西海子。《日下旧闻考》卷21:“西苑太液池,源出玉泉山,从德胜门水关流入,汇为巨池,周广数里。自金盛时,即有西苑太液池之称。名迹如琼华岛广寒殿诸胜,历元迄明,苑池之利相沿弗改。”民国时期,南海曾设总统府、大元帅府。今中南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地。


(1)又称蓬莱池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。汉元封元年(前110年)开凿,在建章宫北。周回十顷,水源引自城北渭水。池中筑渐台,高二十余丈;起蓬莱、方丈、瀛州、壶梁,像海中神仙、龟、鱼之属。(2)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北偏东。唐凿,在大明宫北。有东、西两池,西部较大,中间有渠相连。水源来自大明宫以北,或引自当时禁苑中的漕渠。(3)即今北京市故宫西华门外北海、中海、南海三海。元时开凿。一称西华潭。明又称金海、三海。清以后称北海、中海、南海。(4)在北京市西城区北海园中。指北海的水面。水面广阔,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。琼华岛耸立于水面南部,波光塔影。沿岸一带建有濠濮涧、画舫斋、静心斋、五龙亭等,隐现于绿丛水色之间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奉城镇

    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奉城镇。宋为青村盐场。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青村守御千户所,清雍正二年 (1724) 于此置奉贤县。1912年县治迁南桥镇,故以此为奉城镇。在上海市奉贤区中东部。面积32平方

  • 神护关

    在今云南盈江县北部,苏典东北十二里勐戛山麓。明万历二十二年 (1594) 云南巡抚陈用宾筑,为腾越八关之一。在今云南省腾冲县西北猛卡山上,为通往缅甸要冲,明腾越八关之一,清初设有公署,驻兵戍守。

  • 皂角市

    又作皂角镇。即今湖北天门市东北皂市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景陵县:皂角市“在县东北七十里。有皂角渡。地据高阜,当三府四县之交。居民错杂,商贾辐聚,防御最切”。

  • 路公溪

   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南宁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祁门县: “西南十三里有阊门滩,善覆舟。旻开斗门以平其隘,号路公溪。后斗门废。咸通三年,令陈甘节以俸募民穴石积木为横梁,因山派渠,余波入于乾溪,舟行乃安。

  • 仇鸠戍

    在今甘肃徽县西。《魏书·肃宗纪》:北魏正光五年(524),“(莫折)念生遣其都督杨伯年、樊元、张朗等攻仇鸠、河池两戍”。

  • 格州

    ①唐置羁縻州,属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境。宋以后废。②北宋崇宁四年 (1105) 置,治所在乐古县 (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西)。崇宁五年 (1106) 改为从州。

  • 石枧陂

    在今湖北崇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崇阳县:石枧陂“在县东十五里。有宋时旧址,洪武间知县元俊伐石重修,嘉靖九年典史徐球再修,蓄水以溉田为民利”。

  • 义武军

    唐方镇名。建中三年(782)置,治所在定州(今河北定州市)。领定、易、沧三州。后辖境有变化,较长期领易、定二州,相当今河北拒马河与唐河之间地区。北宋建隆二年(961)废。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建中四年(7

  • 孤竹县

    唐置,为带州羁縻州治所。旧治在营州界内。州陷契丹后,寄治于昌平县之清水店 (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境)。后废。

  • 窟谷镇

    金改窟谷寨置,属宁化县。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一百零五里旧堡村附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