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和山

太和山

①在今河南汝阳县西南。汝水经其下。山有太和谷。北魏置太和城,盖以山名。

②即武当山。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武当山“一曰太和山”。《元和志》卷21武当县:武当山“一名太和山,在县南八十里。高二千五百丈,周回五百里。阴长生于此得仙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0襄阳府:大岳太和山“在均州南一百二十里。山有二十七峰、三十六岩、二十四涧、五台、五井、三泉、三潭。初名仙室山,又名大岳山。真武奉元君之言游览至此,改名太和。其中一峰最高者,旧为天柱峰,亦曰紫霄峰,岩曰紫霄岩,因栖止修炼。后人谓非玄武不足以当之,又更名武当山”。

③在今广西鹿寨县东北里定村北。明曹学佺《广西名胜志》卷2:永福县“太和山在理定城后,崖谷盘纡,西南有江, 自古田出,名太和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永福县:太和山“在县南六十里废理定城后。岩谷盘纡,峰峦幽峻。太和江经其西南麓”。


即“武当山(2)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丹巴县

    1914年以丹东、巴底、巴旺三土司地置,属川边道。治所即今四川丹巴县。任乃强《西康图经》(地文篇)《正释·七十九·西康三十六县名义》:丹巴“包括丹东、巴底、巴旺三土司,与明正土司属鲁密二十四村,及旧屯

  • 柯桥

    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北二十六里柯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绍兴府: 柯桥,“ 《志》 云: 其地水流汗漫, 陂深曲, 为境内之险, 亦曰柯桥市”。

  • 嵻㟍城

    在今甘肃临洮县北。 《晋书·乞伏乾归载记》: 东晋义熙四年 (408), “ (炽盘) 筑城于嵻㟍山以据之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义熙七年 (411),西秦乞伏乾归 “复以子木弈干为武威

  • 昌润渠

    在今宁夏平罗县东。清雍正六年 (1728)循黄河支流六洋河之旧迹疏浚而成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一》: 昌润渠 “本朝雍正六年既开惠农渠,复即旧河疏其淤塞。重筑湃岸于渠口……两旁分支渠数十道, 溉田万条顷

  • 北林

    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郑州市东南。《左传》:宣公元年(前608),“楚蒍贾救郑,遇于北林”。即此。

  • 控夷关

    明万历中置,属平武县。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北。

  • 龙江水

    在今江西安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安义县:龙江水在“县南一里。源出靖安县境,流入界,北会修水达于彭蠡”。

  • 公主陵

    即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英金河北岸大庙镇东公主陵村。清时有汛兵防守。

  • 西洋溪

    即今广东梅县东之西阳溪。《元和志》卷34程乡县:西阳水“在县南二十三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程乡县:西洋溪“在县东南四十里九峰山下。源出明山,逆流而西,会于梅溪”。

  • 白沙街

    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南白沙村。清设把总驻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