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阶山
在今福建将乐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0南剑州将乐县:天阶山“在县南二十里。《建安记》云,山下有宝华洞,即赤松子采药之所。洞中有泉,有石燕、石蝙蝠、石室、石柱、石臼、石井。俗云,其井南通沙县溪,复有乳泉, 自上而滴,人取服之,登岭若升碧汉,故有天阶之号”。
在今福建将乐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0南剑州将乐县:天阶山“在县南二十里。《建安记》云,山下有宝华洞,即赤松子采药之所。洞中有泉,有石燕、石蝙蝠、石室、石柱、石臼、石井。俗云,其井南通沙县溪,复有乳泉, 自上而滴,人取服之,登岭若升碧汉,故有天阶之号”。
蒙古宪宗二年(1252)升齐东镇置,属河间路。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麻姑堂。明属济南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58年撤销,并入邹平、博兴二县。古旧县名。蒙古宪宗三年(1253年
在今浙江宁海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海县;大龙岭在“县西南百里。回旋曲折凡二十五盘,接天台县界”。在吉林省珲春市、汪清县及黑龙江省东宁县交界处。绵延约75千米。山体由花岗岩、变质岩、火山岩等构成。
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底寨等处长官司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息烽县西南底寨乡。清以后废。
在今江西临川县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陈永定二年(558),王琳将“余孝顷等屯二万军于工塘,连八城以逼周迪”,即此。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陈永定二年(558年),王琳将“余孝顷等屯二
明初置,在今江西贵溪县城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贵溪县:芗溪驿“在县治东南,治西又有芗溪递运所”。后废。
隋置,属同昌郡。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东南。唐神龙元年(705)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九年(599年)置,治今甘肃省迭部县东南。属芳州。大业初属同昌郡。武德元年(618年)仍属芳州。境内皆党项诸羌。唐神龙元
五代前蜀置,属普安县。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九十里木马岭。《资治通鉴》:后唐长兴元年(930),石敬塘前锋拔剑州,“董璋自阆州将两川兵屯木马砦”。即此。
在今贵州遵义市西。《明史·童元镇传》:万历二十八年(1600)征播州杨氏,镇雄兵王嘉猷“扬声捣大水田,而潜以一军拔大夫关,直抵马坎”,即此。在今贵州省遵义县西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征播州土司杨
①在今浙江仙居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仙居县:小西湖“在县西二十里,延袤数里。南宋初吴芾所开”。②即莲花池。在今甘肃兰州市西。清宣统《甘肃新通志》卷6:莲花池“近名小西湖。光绪七年护总督杨昌濬重修”。
又作良热水。在今江西大余县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南康县: 良热水 “出聂都山。《南康记》 云,盖谓泉之源也。又云,热水昔名豫水,汉置豫章郡,因此源以为名也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8南安府: 凉热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