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门山

天门山

①一名东、西梁山。在今安徽芜湖市北长江滨,对岸属和县界。《宋书·孝武帝纪》:大明七年(463)十二月,“于博望、梁山立双阙”, 即此。《寰宇记》卷105当涂县引《舆地志》云:“博望、梁山,东西隔江相对如门,相去数里,谓之天门。”唐李白有《望天门山诗》:“天门中断楚江开,碧水东流至此回。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”

②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南四十里,接青阳县界。高耸云表,为县境最高峰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2池州:“天门山在铜陵”,指此。

③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三十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萧县:浮绥山“又东为天门山, 山谷幽邃,林木蓊蔚”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天门山“两山壁立如门”,故名。

④又名东门山。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六十余里东门岛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会稽郡鄞县:“有越天门山”,即此。

⑤在今浙江宁海县北与奉化市交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海县:天门山在“县北六十里,接奉化县界。山从嵊县发脉,缭绕三百余里”。

⑥在今江西德兴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饶州府德兴县:天门山“在县治西,以山岭崇高而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一》:天门山“在德兴县西半里。周十里,高二百二十丈。下有怪石嶙峋,横障洎河诸水”。

⑦亦名石门山。又名百家岩。在今河南修武县北四十六里。《水经·清水注》:“天门山石自空,状若门焉,广三丈,高两匹,深丈余,更无所出,世谓之天门也。东五百余步,中有石穴西向,裁得容人, 自平地东南入,径至天井,直上三匹有余,扳蹑而升,至上平,东西二百步,南北七百步,上有比邱释僧训精舍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6修武县:“天门山,今谓之百家岩。”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》:天门山“在修武县西北四十里。两山对峙,其状如门。山麓有百家岩,有嵇康锻灶”。

⑧在今湖北天门市西北五十里,与京山县接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6复州:天门山“在景陵县西六十里。唐邹夫子别墅在焉,陆羽《自传》云:‘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别墅’。后俗忌改曰天门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京山县:天门山“在县南八十里。二石相对,中一径通明,若天门然”。

⑨旧名松梁山。一名嵩梁山。在今湖南张家界市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慈利县:天门山“有十六峰环列,最高者为天门。沈约云,松梁山顶有石开处数十丈,其高以弩仰射不至,谓之天门。孙吴因以名郡”。

⑩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宁远县:天门山“平地直上百余丈, 自下望之,迥若天门”。

(11)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南一百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昭平县:天门山“有天门岭,接贺县界。 上有石门插天。《志》云:县西四十五里有富玉山,亦高广。《图经》所云: 东列天门, 西环富玉者也”。

(12)在今广西北流市西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北流县“金龟山”条内:“天门山在县西,与穿境山并峙县之西镇。”古于此置鬼门关, 明改为天门关。

(13)在今甘肃两当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两当县:天门山“以两崖高险而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秦州一》:天门山“悬崖有大石门, 一阖一辟”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在今河南省修武县西北。两山对峙,其状如门,故名。山麓有百家岩,有西晋嵇康锻灶。(2)即今安徽省铜陵市东南天门山。以其山高耸插云表,故名。(3)在今浙江省奉化市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会稽郡鄞县,“有越天门山”;南朝梁陶弘景所谓“天门在鄞县之南,宁海之北”,即此。(2)今山名。(1)又称峨眉山。在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之间,耸立于长江两岸。为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。东、西梁山相对如门,故名。历为江防要地。唐李白有《望天门山》诗:“天门中断楚江开,碧水东流至此回。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”北宋梅尧臣有“东梁如卧蚕,西梁似游鱼”之句。两山峭壁悬崖,形势险要,自古为江防要地。(2)又称石门山。在河南省辉县市西北。海拔1018米。《水经注》:“天门山,石自空,状若门焉。”两山壁立相距。下有三潭,水皆黛色。(3)在湖北省天门市西北,邻京山县境。据《天门县志》载:因“两峰峙天,其形如门”,故名。县名依此。由石灰岩组成。海拔178米。山东北麓有天门口,口西南有石洞,名老虎洞,传说是老虎哺子文的山洞。今山上多植松柏和杉木,部分辟为梯田。(4)又称古松梁山、壶头山,又称嵩梁山。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南。《吴录》:松梁山,山石开处容数十丈,其高以弩射之不及。《水经注》:武陵郡有嵩梁山,高峰孤耸,素壁千寻。分武陵置天门。奇峰耸立,怪石嶙峋,天门洞贯穿南北峭壁,恰似登天之门。主峰玉壶山,海拔 1518 米。沅江和澧江的分水岭。山上有溶洞(天门洞)南北对穿,高132米,宽37米,长80米,称“天门眼”。泉、瀑飞泻,寺庙错落。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特产红榧、银杏,并产天麻、人参、黄连等。蕴藏有磷、镍、钼等矿。(5)在贵州省绥阳县境内。大娄山余脉,海拔1600~1800 米。山北有一峰名“南天门”,故名天门山。盛产桐、漆、天麻,为桐梓、正安、绥阳三县的分界岭。

张家界天门山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云中宫

    北魏旧都盛乐故宫。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“太宗明元皇帝,讳嗣,太祖长子也,母曰刘贵人,登国七年生于云中宫。”即此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白渠水又西径魏云中宫南。《魏土地记》曰

  • 七十二泉

    今山东济南市向以泉城著称于世。元代于钦《汇波楼记略》云: “济南山水甲齐鲁,泉甲天下”。其所著《齐乘》卷2“大明湖”条载:“历下名泉有曰金线、曰皇华、曰柳絮、曰卧牛、曰东高、曰漱玉、曰无忧、曰石湾、曰

  • 汾阳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县西。东汉废。②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阳直县置,属并州。治所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故县。大业初废。③唐武德三年(620)置,属并州。治所即今山西太原市北阳曲镇。七年(

  • 喀喇沁右翼旗

    后金天聪九年 (1635) 置,属内蒙古卓索图盟。札萨克驻锡伯河庄 (今内蒙古喀喇沁旗西南美林附近)。后移驻喀喇沁王府 (今喀喇沁旗西南王爷府镇)。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,1928年属热河省。194

  • 双莲市

    即今湖北当阳市西南双莲镇。清同治《当阳县志》卷1《市镇》:“双莲市,治西南五十里。”

  • 溆水

    在今湖南溆浦县南。古名序水。亦曰溆川。又名双龙江。源出鄜梁山,西北流入沅。《楚辞·九章·涉江》: “入溆浦余儃佪兮,迷不知吾所如。”古称溆浦,又称双龙江、溆川。溆,又作序(《汉书·地理志》)。又名序溪

  • 雄边寨

    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小西坪山下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荣经县: 雄边寨 “在县西北。中有讲武堂,宋淳熙间创屯营于此”。

  • 石马关

    亦名石马滩镇。在今四川犍为县西北四十里石马村。清嘉庆《犍为县志》卷2:石马关“有石马蹲踞”,因名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废。

  •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

    在今河南新县城内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。1931年红军攻克新集(今新县县城)后,鄂东、豫南、皖西三根据地连成一片,此地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

  • 隆福寺

   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大街西北隆福寺街。明景泰四年 (1453) 建,清雍正元年 (1723) 重修。为京师巨刹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45: “每月之九、十日有庙市,百货骈阗,为诸市之冠。” 19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