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水郡

天水郡

①西汉元鼎三年(前114)置,治所在平襄县(今甘肃通渭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通渭、静宁、秦安、定西、清水、庄浪、甘谷、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,陇西县东部,榆中县东北部地。东汉永平十七年(74)改为汉阳郡,并移治冀县(今甘肃甘谷县南)。三国魏仍改为天水郡。西晋移治上邽县(今天水市)。北魏辖境相当今天水、秦安、甘谷等市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秦州为天水郡。

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置,属南秦州。治所在水南县(今甘肃礼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礼县、西和二县地。北周废。

③宋大理置,属首府大理地区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十六里凤仪镇。元代废。


(1)西汉元鼎三年(前114年)置,治平襄县(今甘肃通渭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定西、通渭、静宁、庄浪、秦安、甘谷、清水、张家川等市县及天水、榆中、陇西等市县一部分。东汉永平十七年(74年)改汉阳郡,并移治冀县(今甘谷县东),三国魏仍改天水郡,析西境置南安郡,东及北境入广魏郡,辖区缩小,相当今秦安、甘谷等县及天水市、礼县一部分。属雍州。西晋移治上邽县(今天水市)。泰始五年(269年)置秦州治此。隋开皇初郡废。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秦州为天水郡。(2)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置。治水南县(今甘肃礼县东)。初属仇池镇,后属南秦州。西魏改长道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邛崃关

    亦作邛郲关。隋大业十年(614)置,属严道县。在今四川荥经西南五十五里大相岭上大关。唐置邛崃守捉于此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符元年(874),“南诏乘胜陷黎州,入邛崃关,攻雅州”。即此。在今四川省荥经县凰

  • 李家陂

    在今广西容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容县:李家陂在“县北半里。思登江汇流处也。溉田甚广”。

  • 不牙迷站

    又作孛牙迷站。元置,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白杨木河东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鹿鲁八十(里)撚站,七十(里)不牙迷。”明改伯颜迷站。元置,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东五站屯。为元咸平府、开元路通往胡里改、奴儿干的

  • 常风洞

    在今浙江临海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台州府: 常风洞 “在府西五十里常风岭上。中幽邃,旧有石栏护之。宋宣和中尝驻兵于此”。

  • 石板关

    ①明置,属石泉县。即今四川北川县西石板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石泉县:石板关“在县西六十里……旧皆为戍守处”。②在今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南五十六里石桥乡。《清一统志·思南府》关隘:石板关“在务川县西

  • 金利站

    元改金利寨 (又名吉利场) 置,在今广东南海市北里水镇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置巡司于此。元改金利寨置,在今广东省广州市西北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兰坪县

    1912年析丽江县地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南六里白地坪。民国《云南兰坪县治绘图地志说明书》:“因上兰里名曰兰州,东新化里名曰白地坪,此两里为兰坪县之首区,故命名为兰坪。”

  • 南苞中县

    东晋太元十五年 (390) 侨置,属南汉中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境。南齐废。

  • 始兴县

    ①三国吴永安六年 (263) 置,属始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始兴县西北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广东卷: 始兴县 “县西十里有塔岭,始兴之水出焉。郡县以此名”。南朝梁为安远郡治,移治正阶县 (今始兴西七里

  • 涟口

    又作连口。即今江苏涟水县。《南齐书·魏虏传》: “虏遣军袭涟口,东海太守郑延祉弃西城走,东城犹固守。”又作连口。在今江苏省涟水县东,古涟水入淮之口。为北东海郡治。北魏太和四年(480年)元泰攻宋,出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