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鳙水
在今江西婺源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婺源县:大鳙水“出大鳙山,溉田六十余顷,西北流入斜水。《志》云,大鳙与芙蓉峰水并入绣水。盖斜水合于大鳙矣”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大鳙水“源出大鳙山。山有二水:东水东流,径开化过兰溪县入浙江;西水西北流,二十里与石耳芙蓉山水会于中平,又西过江湾与武溪会于汪口,又西南与浙源西水会, 曰武口”。
在今江西婺源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婺源县:大鳙水“出大鳙山,溉田六十余顷,西北流入斜水。《志》云,大鳙与芙蓉峰水并入绣水。盖斜水合于大鳙矣”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大鳙水“源出大鳙山。山有二水:东水东流,径开化过兰溪县入浙江;西水西北流,二十里与石耳芙蓉山水会于中平,又西过江湾与武溪会于汪口,又西南与浙源西水会, 曰武口”。
即今湖北通山县东四十里富有乡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通山县东有富有桥市。
即今湖北浠水县东四十四里洗马镇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74引 《蕲水团练始末》: 清咸丰五年 (1855) 三月,蕲州周十三 “逃洗马畈,复聚众为患”。
东晋时张茂筑。为前凉都城姑臧(今甘肃武威市)城内的台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卷68前凉录:张茂永元三年(322),“茂复大城姑臧,修灵钧台”。《晋书·张茂传》载:“茂筑灵钧台,周轮八十余堵,基高九仞。”故
明置,属肃州卫。即今甘肃酒泉市东南上河清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肃州卫: 临水堡 “东四十里为河清堡,亦曰河清驿。成化中,罕东番贼尝犯此”。
1944年改特克斯设治局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特克斯县。以特克斯河为名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、天山山脉北麓。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。面积 2352 平方千米。人口15.5万。辖1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
又作胡陵。战国宋邑,后属楚。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南。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: 春申君上书秦昭王,王攻楚之日,“魏氏将出而攻留、方舆、铚、湖陵、砀、萧、相,故宋必尽”。古邑名。又称胡陵。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南。
即景妃园寝。在今河北遵化市马兰峪西清东陵中景陵东偏南。是圣祖康熙帝的贵妃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的园寝。
即今云南永胜县东南仁和镇。1913年改为仁里,设县佐于此。1988年改为仁和镇。
即今四川双流县东南之鹿溪河,为岷江支流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0隆州:兰溪水“在贵平县北四十里。唐末隐士张鸿所居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资州》:兰溪“在仁寿县北。自简州流入,合府河,俗名黄龙溪,即赤水也”。
在今青海西宁市东。清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2西宁县:十里铺在“城东十里”。(1)区片名。在陕西省宝鸡市区东部。泛指以宏文路为中心地域。东起代家湾,西接店子街、上马营,南临渭河,北至蟠龙山。原名祀鸡台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