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赤水
即今陕西华县西三十里赤水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与竹水合,水南出竹山,北径媚加谷, 历广乡原东, 俗谓之大赤水, 北流注于渭。”
即今陕西华县西三十里赤水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与竹水合,水南出竹山,北径媚加谷, 历广乡原东, 俗谓之大赤水, 北流注于渭。”
在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。山海拔3562米。为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一》:乌鞘岭“在庄浪县南六十里,安远堡东五里,接平番县界。长二十里”。在甘肃省中部天祝藏族自治县境。为祁
一作浊泽。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南。《战国纵横家书》 卷24: “秦、韩战于蜀潢。”古邑名。又作浊泽。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南。《战国纵横家书》:秦、韩战于蜀潢。即此。
今四川黑水县东北小黑水河。《元和志》卷32当州平康县:“显庆中因古平康城置,在平康水西。”
①唐如意元年 (692) 置,属幽州。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。景云元年 (710) 改名会昌县。②唐长寿二年 (693) 改唐隆县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镇。神龙元年(705) 复改为
①亦作伞山。在今四川遂宁县东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3遂宁府:伞子山“在小溪县白水镇。唐大历间,有禅师跨一白驴抵此山结茅以居,环山之民,素以植蔗凝霜为业。和尚所骑白驴颇食民蔗,居民苦之,诣和尚请焉。和尚曰
在今山东文登市东北。一名文山。《寰宇记》卷20文登县:“文登山在县北二里。故老相传,秦始皇东巡, 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, 因名。”又称文山。在今山东省文登市东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相传秦始皇东巡,召集文
在今云南昆明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云南府昆明县: 金马关“在府东七里金马山下。旧有关城、元筑。今废”。
元至正六年 (1346) 改散毛府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。元末明玉珍改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。元至正六年(1346年)改散毛府置,治今湖北省来凤县。元末明玉珍时改置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
又称浏渭河、浏水。《水经注·湘水》:“又北过临湘县西,浏水从县西北流注之。”即此。湘江下游支流。在湖南省东部。源出湘、赣两省边境九岭山,上源有南北两支,称小溪河和大溪河,在杨潭乡双江口汇合后始称浏阳河
又名方桥潭。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十二里,庐山观音桥东招隐泉下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5南康军:方桥潭“在栖贤寺下。陆羽以其水为第六。碑,本为石桥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