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荔县

大荔县

西晋改临晋县为大荔县,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。北魏初复名临晋县。清雍正十三年(1725)复置大荔县,为同州府治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
在陕西省东部、渭河北岸,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。属渭南市。面积1776平方千米。人口69.6万。辖13镇、1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春秋为芮国、大荔戎国。秦穆公二十年(前640年)灭芮;秦厉共公十六年(前461年)灭大荔戎国,筑高垒逼临晋国,故名临晋。秦置临晋县,治今县东,属内史。西汉属左冯翊。东汉建安初左冯翊治迁临晋,十八年(213年)县治迁今城关镇。三国魏改左冯翊为冯翊郡。西晋武帝改临晋县为大荔县,以大荔戎国故地得名。北魏初复名临晋县;太和十一年(487年)华阴县迁此,改名华阴县,同时于县治置华州和华山郡。孝昌二年(526年)改华阴县为武乡县、华山郡为武乡郡。西魏改华州为同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郡存州;大业三年(607年)改武乡县为冯翊县,改同州为冯翊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改冯翊郡为同州。蒙古至元元年(1264年)省冯翊县,辖地由同州直辖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升为同州府,并复设大荔县。1914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29年析朝邑东部黄河滩地于大庆关(今已陷入黄河)置平民县。1949年中共陕甘宁边区大荔分区由合阳迁驻大荔。1950年省平民县属朝邑县,二县属渭南专区。1956年直属省。1958年废朝邑县入大荔县后成今境。1969年属渭南地区,1994年属渭南市。地处关中盆地东部。黄、洛、渭交汇于县境东南部。北洛河横贯中部。属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为主,特产花生、黄花菜、红枣、辣椒、“同州西瓜”等。为陕西粮、棉、油重要基地。有纺织、化工、皮革、造纸、柴油机、农机、农药等工厂。侯西铁路、西禹和大华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岱祠楼、丰图义仓、沙苑文化遗址、大荔人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陆家埠市

    一作六埠镇。即今浙江余姚市东南三十二里陆埠镇。旧属慈溪县。清雍正《慈溪县志》卷1:陆家埠市在“县(旧治慈城镇)西六十里”。

  • 锣鼓潭

    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新会县: 锣鼓潭,“山溪之水汇流经此,水石冲激,声如锣鼓,南流入海”。

  • 红屏山

    在今江西南城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南城县:红屏山“在府西五里。又名赭面石。高百仞,如赤城。郡治目为印山”。

  • 利国驿

   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利国乡。宋设利国监于此。明设驿站,称利国驿。产优质铁、铜等矿。还有煤、石灰石等。

  • 委羽山

    在今浙江台州市南黄岩区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台州: 委羽山 “在黄岩县南十里。山东北有洞,世传仙人刘奉林于此控鹤轻举,尝坠翮焉,故以为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黄岩县: 委羽山,“道书以为天下第二洞天”

  • 猪龙泉

    在今四川眉山县南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3眉州有猪龙泉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1眉州: 猪龙泉 “在州南石佛镇苏轼别业。轼尝云: ‘百年前有牝猪伏于此,化为二鲤,盖猪龙也’”。

  • 它漏河

    ①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境之洮儿河。《新唐书·黑水靺鞨传》:粟末部“依粟末水以居,水源于山西,北注它漏河”。②亦作他漏河。指今黑龙江省西部之嫩江。《新唐书·黑水靺鞨传》:粟末部“依粟末水以居,水源于

  • 閤皂山

    在今江西樟树市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吉州新淦县: 閤皂山 “在县北六十里淦山南一里,为神仙之攸馆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 34 临江军: 閤皂山 “ 《临江志》 云,山形如閤,山色如皂,故以名云。道书第

  • 余汗县

    又作余干县。西汉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北,后徙治今余干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余汗注:“应劭曰,汗音干。”三国吴改属鄱阳郡。南朝宋改为余干。《元和志》卷28饶州:余干县“汉余汗县,淮南

  • 马头店

    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四十四里马头村。明永乐中设巡司。清设通州判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