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溪河
①又名白水。即今四川乌江西支流鸭江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白水“源出南川县南,东北流入涪州界,即今大溪河也”。
②即今四川平武县北之白马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龙安府平武县:大溪河“在府西北二十五里。《志》云:源出白马路西番界,流至此,入于涪水”。
③在今云南玉溪市北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大溪河“一名玉溪河。源出夹雄山, 自(新兴)州东北绕州西南,过罗么、奇梨二溪,出临安府嶍峨县入曲江,即嶍峨县大河上源也”。
①又名白水。即今四川乌江西支流鸭江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白水“源出南川县南,东北流入涪州界,即今大溪河也”。
②即今四川平武县北之白马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龙安府平武县:大溪河“在府西北二十五里。《志》云:源出白马路西番界,流至此,入于涪水”。
③在今云南玉溪市北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大溪河“一名玉溪河。源出夹雄山, 自(新兴)州东北绕州西南,过罗么、奇梨二溪,出临安府嶍峨县入曲江,即嶍峨县大河上源也”。
唐置,属羁縻思峨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北。后废。
唐长安二年 (702) 置,治所在北庭都护府 (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)。三年(703) 改为翰海军。唐长安二年(702年)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。属北庭都护府。次年改瀚
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汾州置,治所在义川郡义川县(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郭下村)。因丹阳川为名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地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治所在义川县(今宜川县东北,后移今宜川县治。宋
在今山东枣庄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峄县:光武泉在“县西北五十里。引流为巨龙河。相传光武征董宪时, 曾驻于此。下流合于泇河”。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0谓“光武驻跸之说殊属附会,光武当为元武。元武为北方宿
在今河北蠡县东北。《汉书·王子侯表第三》:文帝四年(前176),封齐悼王子刘志为“安都侯”。即此。
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南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)五原厅由大佘太移治于此。后又徙治隆兴长(今五原县)。
①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笼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南东罗镇。唐末废。②唐置,属羁縻连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境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中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南罗龙。属笼州。后废。
即今广西北流市南六靖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北流县图:南有陆靖墟。
唐李复筑,在今江西波阳县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饶州鄱阳县:“县东有邵父堤,东北三里有李公堤,建中元年刺史李复筑, 以捍江水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85饶州府鄱阳县:邵父堤在“府东北三里。唐建中初,刺史李复
今广东广州市的别称。《寰宇记》卷157广州南海县:五羊城,“按《续南越志》,旧说有五仙人乘五色羊,执六穗秬而至, 至今呼五羊城是也。按:其城周十里,初尉佗筑之,后为步骘修之,晚为黄巢所焚”。简称羊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