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武郡山
在今台湾省彰化县东南。清乾隆间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卷1:大武郡山“在(彰化)县治东南四十里。由牛相触分支右出,横亘二十余里结县治”。
在今台湾省彰化县东南。清乾隆间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卷1:大武郡山“在(彰化)县治东南四十里。由牛相触分支右出,横亘二十余里结县治”。
①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三台村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“ 《春秋古地》 云: 葵丘,地名,今邺西三台是也。”②春秋时齐地。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西三十里。《左传》: 庄公八年(前686),“齐侯使连称、管至
又名花山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北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17峨眉县:花山“即铧山,在县西北十里。产茶。《峨眉山志》:即四峨山,其形棱瓣如花,因名”。
即胤山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南一百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广元县:允山城“在县东南。……天宝初,改(义清)曰允山,宋初改为平蜀县”。
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)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四十里黄门乡。熙宁五年(1072)改为冶坊堡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置,在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。属秦州。熙宁五年(1072年)改为冶坊堡。
在今安徽安庆市东北长风乡。《寰宇记》卷125怀宁县:“长风沙在县东一百九十里。置在江界, 以防寇盗。元和四年入图经。李白《长干行》云:‘相迎不道远, 直至长风沙’。即此是也。”唐、宋长江中沙洲,为航行
1937年伪满置,省会在牡丹江市(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)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、宁安、东宁、穆棱等市县地。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。
即今广东大埔县北茶阳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大埔县:“嘉靖五年以饶平县大埔村置,析滦州、清远二都地益之。”
在今浙江临海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台州:双岩“在临海县南一十五里。峭峻并峙,为江南诸山之冠,州治对焉”。
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黑龙江支流乌里河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 “哈喇河” 条下: “珠春河,在(黑龙江) 城东南一千三百五十里。……在黑龙江北,南流入 (黑龙) 江。”
明洪武初建,属南京中军都督府。治所在山阳县 (今江苏淮安市)。清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