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来谷

大来谷

在今甘肃渭源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二年(714),吐蕃将岔达延等寇渭源,“将吐蕃兵十万屯大来谷。……“(薛)讷时在武街,去大来谷二十里,虏军塞其中间,(王)晙复夜出袭之,虏大溃,始得与讷军合,追奔至洮水”。即此。


在今甘肃省临洮县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二年(714年),陇右群牧使王晙与陇右防御使薛讷会击吐蕃,“坌达延将吐蕃兵十万屯大来谷,晙选勇士七百,衣胡服,夜袭之,多置鼓角于其后五里,前军遇敌大呼,后人鸣鼓角以应之。虏以为大军至,惊惧,自相杀伤,死者万计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银观峪

    明、清时银、铜、铁铸冶地。在今甘肃武山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》: 银观峪 “在宁远县南三十里。旧有银、铜、铁冶,酒井盐池”。在今甘肃省武山县南。明、清时期此地产铜、银。

  • 南水关

    在今湖南沅陵县城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辰州府沅陵县: 南水关在 “府城南门外。又城西有西关。为近郊防御处”。

  • 浮渝府

    即扶余府。治所在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。《宋史·渤海国传》: 太平兴国六年 (981),“赐乌舍城浮渝府渤海琰王”。

  • 弥浑水

    即今内蒙古乌审旗东南、陕西榆林市西之海流兔河 (哈柳图河)。《元和志》 卷4德静县: “周武帝于此置弥浑戍,南有弥浑水。”

  • 大嵩卫

    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)置,属山东都司。在今山东海阳县(东村)东南凤城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登州府:大嵩卫“领中、前、后三千户所。城周八里。《志》云:卫南海中有巨高岛,西南边海有草岛咀,俱戍守处”。清

  • 平羌郡

    北周保定元年(561)置,属嘉州。治所在平羌县(今四川乐山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乐山、峨眉山二市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北周保定元年(561年)置,治平羌县(今四川乐山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乐山市一

  • 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

    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)置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,二十八年(1291)升宣慰司都元帅府,属云南行省。于永昌(即今云南保山市)置司。领大理路、永昌府、腾冲府、鹤庆路、姚安路、蒙化路、顺宁府及金齿百夷诸路。

  • 太湖山

    ①在今安徽含山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含山县“龙洞山”条下:“太湖山在县南七十里。旧有湖,岁久湮废。山奇峰十余,削立秀挺,状如列戟。”②又作大湖山。在今福建闽清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太湖

  • 九股水

    即今陕西府谷县西孤山川。《清一统志·榆林府一》:九股水“一名孤山水。源出草地,九源并导。今为一流,东南流入边墙,经镇羌堡东、孤山堡西,又东南流入河”。

  • 洞房山

    在今广西博白县东。明万历 《广西通志》卷5博白县: 洞房山在 “县东十里。广七十里。下有洞乳,缀丹碧,丽若雕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