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报恩寺

大报恩寺

在今江苏南京市城南中华门外长干桥东南。始建于三国吴赤乌间,名长干寺。南朝梁为阿育王寺。宋为天禧寺。元为慈恩旌忠寺。明永乐十年(1412)重建,赐额“大报恩寺”。该寺毁于太平天国时期,现仅存部分殿基和寺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下冯遗址

    在今山西夏县东北四十里东下冯村北青龙河两岸的台地上。总面积约250000平方米。文化层厚约2—3米。1974—1979年进行发掘。第一层为耕土层;第二层为黄褐色土层,发现有汉唐瓦片和宋元瓷片;第三层为

  • 伊曼

    亦作亦麻、伊瞒、尼满。满语意为山羊。在乌苏里江东岸伊曼河口南岸。明永乐八年(1410)置亦麻河卫,属奴儿干都司。清为三姓副都统辖地。咸丰十年(1860)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《北京条约》将其割

  • 三江

    ①《尚书·禹贡》 扬州:“三江既入,震泽底定。”《周礼·职方》 扬州: “其川三江。”汉以后各家解释不一:(1)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以今江苏太湖尾闾吴淞江为南江,安徽芜湖市至江苏宜兴市间长江通太湖的青弋

  • 安庆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安庆府为路,属蕲黄宣慰司。二十三年(1286)属河南江北行省。治所在怀宁县(今安徽安庆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北,枞阳、桐城、岳西以南、以西地区。明洪武初为宁江府。元至元十

  • 於朁县

    西汉元封二年 (前109) 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六十四里于潜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25: “县西有朁山,因以为名。” 东汉为於潜县。

  • 陡沟

    又名徙沟。在今安徽灵璧县西南、固镇县东,北接马路沟,南入浍。长约二十余里。《宋史·李显宗传》: 南宋隆兴元年 (1163),李显宗 “自濠梁渡淮,至陡沟”。即此。在今安徽省灵璧县南。南宋隆兴元年(11

  • 石桥寨

    又名石桥镇。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引《十国纪年》:“宋伐南唐,吴越亦取其江阴宁远军石桥寨。”

  • 西京

    ①东汉迁都洛阳后,称西汉旧都长安为西京,又引申为称东汉为东京,西汉为西京。张衡有《西京赋》。②隋炀帝建雒阳为东京,因称长安为西京。③唐显庆二年(657)以洛阳为东都,称长安为西都,亦名西京。天宝元年(

  • 岩杵河

    又作彦楚河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克腊斯基诺北。清属宁古塔副都统。清曹廷杰 《西伯利东偏纪要》: 岩杵河 “在珲春东南九十里,东北距阿济密俄镇二百余里”。咸丰年间被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的中俄 《北京条

  • 安丰寨

    北宋置,在今陕西府谷县北。北宋置,在今陕西省府谷县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