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任河
即今陕西镇安县南达仁河。《清一统志·商州》“洵水”条下:“大任河在县南一百里,下流皆入洵河。”
即今陕西镇安县南达仁河。《清一统志·商州》“洵水”条下:“大任河在县南一百里,下流皆入洵河。”
唐贞观六年 (632) 改南晋州置,治所在宣化县 (今广西南宁市郁江南岸亭子街)。《元和志》 卷38邕州: “因州西南邕溪水为名。” 天宝元年 (742)改为朗宁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邕州。辖
三国魏文帝时洛阳正殿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部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文帝纪》 载:黄初元年 (220) 十二月,“初营洛阳宫,戊午幸洛阳”。裴松之按: “诸书记是时帝居北宫,以建始殿朝群臣。”
又作屈设部。唐黑水靺鞨十六部之一。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(库页岛)。开元属黑水都督府。《新唐书·黑水靺鞨传》: 郡利部 “东北行十日得窟说部,亦号屈设”。“拂涅、铁利、虞娄、越喜时时通中国,而郡利、屈设
原名纤塘、运道塘、纤道桥。在今浙江绍兴市北部,从东到西横贯绍兴全境,绵延20余公里。唐元和十年(815)始筑。后依萧绍运河延至萧山、上虞。明、清两代数次修葺,改用石甃。纤道桥是由石墩梁桥间以数十座拱桥
即今江西乐平市东南众埠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2:乐平县东南有众埠街。
即今河北昌黎县东南二十五里团林乡。明弘治《永平府志》卷1里社:昌黎县有团林社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昌黎县图:东南有团林街。
亦作大朱山。即今山东胶南市南大珠山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0密州诸城县:“古齐长城,东南自上大朱山起,至州南界二百五十里。”《清一统志·莱州府一》:大珠山“又名玉泉山。山椒有石门,下有泉,迸若喷珠,名曰
即今广西柳江支流洛清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永福县:“西南有太和山,太和江环其下,东入柳州府为雒清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永福县:太和江“其上流即永宁州大长江也,经太和山下,因名”。
即木纳山。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、包头市西北之乌拉山。
在今湖南道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道州:“宣山在州北五十里。高峻盘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