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子山
①即今江苏仪征市北曹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8真州: 城子山 “在州北。魏文帝尝于此筑乐游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仪真县: 城子山在 “县北六里。山形如城。魏文帝筑乐游台,立马赋诗于此”。
②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安陆府钟祥县: 城子山 “在府东南百四十里。上有土城,亦昔时保聚处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安陆府》: 城子山 “在钟祥县东北一百里。绝顶方池数顷,四面悬崖峭壁,惟一径可登。上有古城基。又京山县东二十里,亦有城子山,其上亦有古城”。
①即今江苏仪征市北曹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8真州: 城子山 “在州北。魏文帝尝于此筑乐游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仪真县: 城子山在 “县北六里。山形如城。魏文帝筑乐游台,立马赋诗于此”。
②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安陆府钟祥县: 城子山 “在府东南百四十里。上有土城,亦昔时保聚处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安陆府》: 城子山 “在钟祥县东北一百里。绝顶方池数顷,四面悬崖峭壁,惟一径可登。上有古城基。又京山县东二十里,亦有城子山,其上亦有古城”。
唐置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即今贵州开阳县。北宋后废。唐置,治今贵州省开阳县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鱼梁河与清水江汇流处。北宋后废。
即今黑龙江省同江市。民国魏声龢 《吉林地志》: “拉哈苏苏,黑斤 (即赫哲) 语,老屋之谓。”
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 置,属腾冲府。治所在今云南腾冲县北六十里顺江街。至正七年(1347) 改宣抚司,旋废入腾冲府。元至元十一年(1274年)置,治今云南省腾冲县北。属腾冲府。至正七年(1347
北宋宣和三年 (1121) 改龙川县置,为循州治。治所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南佗城镇北。南宋绍兴元年 (1131) 复为龙川县。
①即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驻地双江镇。清属绥宁县,置双江巡司。1951年划入通道县。1958年通道侗族自治县迁治于此。②即今四川潼南县西北双江镇。民国《潼南县志》卷1:双江镇在“县西二十里”。③即今四川
唐末改妫川县置,为儒州治。治所即今北京市延庆县。金属德兴府。元至元三年 (1266) 废。五年复置,属奉圣州。延祐三年 (1316) 升为龙庆州。古县名。唐末改妫川县置,治今北京市延庆县,为儒州治。蒙
又作董郭尔城。即今西藏堆龙德庆县东南之东嘎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8:“西番(藏)语:东谓螺,噶尔白色,取象以名其城也。”
①在今江苏武进县南杨桥村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阳湖县图:南有杨桥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武进县南有“杨桥镇”。②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北四十一里黄河南岸杨桥村。北有杨桥口,为黄河津渡处。清于此设镇。(1
又作扎霍硕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置。即今黑龙江省肇东市东南五站镇。乾隆《盛京通志》卷33:布拉克站“八十里至扎喀霍硕站”。
①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南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陵县“南山”条下:龙腾山“高耸突出”。②在今四川南溪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3叙州:龙腾山“去南溪县东五里。其北有石横空,长四丈许。父老相传云龙桥”。《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