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平县
唐武德二年(619)改狄平县置,属静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旺苍县东北普济镇大营坝。《寰宇记》卷140嘉川县:地平县“取天成地平之义”。六年(624)为静州治。贞观十七年(643)属集州。永泰元年(765)改为通平县。
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改狄平县置,治今四川省旺苍县东北。先属静州,后属集州。永泰元年(765年)改名通平县。
唐武德二年(619)改狄平县置,属静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旺苍县东北普济镇大营坝。《寰宇记》卷140嘉川县:地平县“取天成地平之义”。六年(624)为静州治。贞观十七年(643)属集州。永泰元年(765)改为通平县。
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改狄平县置,治今四川省旺苍县东北。先属静州,后属集州。永泰元年(765年)改名通平县。
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)置,属缙云县。在今浙江缙云县东北六十里括苍乡南田村苍岭上。
在今河南温县东。《隋书·卢贲传》: 开皇中迁怀州刺史,“决沁水东注,名曰利民渠,又派入温县,名曰温润渠,以溉舄卤,民赖其利”。在今河南省温县东。隋开皇中怀州刺史卢贲决沁水东注,名曰利民渠(亦作利人渠)
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电白县 “立石关” 条内: “狮子堡在县西北七十里。嘉靖五年设,与旧县城并为控御瑶民之要路。”明嘉靖五年(1526年)置,在今广东省电白县东北。
在今广西藤县西南六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藤县西南有驿面巡司。后废。
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宣平县:玉岩山“其东为东岩,四面陡绝,惟有一径扪萝可入,一名赤石楼。稍西为西岩,两岩对峙,中有清风峡、桃花洞”。
①即西陵峡口。在今湖北宜昌县西二十五里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(219),孙权得荆州,以陆逊为右护军、镇西将军,陆逊 “还屯夷陵,守峡口以备蜀”。②在今宁夏青铜峡市南黄河东。《方
在今四川剑阁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剑州:石砀关“在州北八十里。故设险处也。今废”。
在今贵州从江县西北十里大融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黎平府潭溪蛮夷长官司 “顿洞寨” 条:“又有容洞、铜锣二砦,俱在司南七十里。司境之砦凡二十有五,此其最著者。”
亦名渐江水、渐水、之江。即今钱塘江。位于今浙江省西北部。源出安徽省休宁县西南六股尖,向东北流到浙江省海盐县澉浦镇至余姚市西三闸连线处入杭州湾。全长605公里。干流有新安江、桐江、富春江诸名。《山海经·
1930年改麻哈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麻江县。在贵州省东部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1221平方千米。人口20.8万。辖4镇、5乡(含3民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杏山镇。清水江支流麻哈江流贯县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