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通市
北魏洛阳市场。在洛阳城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南洛水之南。杨街之《洛阳伽蓝记》卷3载:“别立市于洛水南,号曰四通市, 民间谓永桥市。伊洛之鱼,多于此卖,士庶须脍, 皆诣取之。鱼味甚美,京师语曰: ‘洛鲤伊鲂,贵于牛羊。’”
北魏洛阳市场。在洛阳城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南洛水之南。杨街之《洛阳伽蓝记》卷3载:“别立市于洛水南,号曰四通市, 民间谓永桥市。伊洛之鱼,多于此卖,士庶须脍, 皆诣取之。鱼味甚美,京师语曰: ‘洛鲤伊鲂,贵于牛羊。’”
蒙古至元元年(1264)升丹头砦置,属延安路。治所即今陕西子长县东三十五里丹头村。四年(1267)废。古县名。蒙古至元元年(1264年)升安定县丹头寨置。治今陕西省子长县东丹头。属延安路。四年废入安定
①南齐置,属安昌郡。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北境。梁、陈时废。②即龙编县。在今越南河北省仙游东。《水经·叶榆水注》:叶榆水“又东径龙渊县故城南,又东左合北水。建安二十三年立州之始,蛟龙蟠编于南北二津,故改龙
清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 置,为美诺厅附郭屯。即今四川小金县。四十八年 (1783) 改为懋功屯。
又名津门。汉魏洛阳城南城西头第一门,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。本名津门,魏晋改为津阳门。《洛阳伽蓝记》 卷3城南: 高阳王寺 “在津阳门外三里”。西晋永嘉二年 (308),曾屯兵于此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。
即今山东胶南市西南之吉利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作“纪里河”。
在今广东龙门县西南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) 置巡司于此,并设千总驻防。后移于永清墟(今永汉镇)。在今广东省龙门县西南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
一名日铸岭。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三十里。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1:“草茶盛产于两浙。两浙之品, 日注第一。”
①唐天宝十三年 (754) 置,属廓州。驻地在百谷城 (今青海贵南县东北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廓州: 金天军 “其东南八十里百谷城有武宁军”。乾元元年 (758) 陷于吐蕃,废。②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
即唐渠。在今河北鹿泉市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获鹿县:“东北十里有大唐渠, 自平山至石邑,引太白渠溉田。……天宝二年又自石邑(今石家庄市西南振头)引大唐渠东南流,四十三里入太白渠。”为大白渠之支渠,
即今江西会昌县驻地湘江镇。《寰宇记》卷108虔州会昌县:“本雩都县地。皇朝太平兴国年中析雩都县六乡于九洲镇置会昌县。”